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昌邑人物

张智忠

[公元1908年-1943年]

张智忠为[公元1908年-1943年]

  张智忠,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集东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读小学,1928年到烟台先志中学读书。1930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中国学院教育专修科。在北平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书籍,看清了旧中国的黑暗、腐败,坚定了投身于革命的决心。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民心激愤,他积极投入了逼蒋抗日的爱国学生情愿运动。他亲眼看到了 政府残酷镇压爱国学生,封闭学校,搜捕进步学生的暴行,义愤填膺。1932年,张智忠怀着满腔抗日的热情回到家乡。
  1933年,为了唤起民众,掀起抗日浪潮,经多方筹措,张智忠与在北平读书时的同学孙朋乐、宁推之集资在青岛开办了荒岛书店。书店秘密出售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书籍和上海“七君子”的著作。当时青岛市的四大书店——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成文堂和成和堂买卖萧条,惟荒岛书店读者盈门,大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从这里找到了真理的窗口,掌握了战斗的理论武器。山东大学著名教授沈从文、闻一多、洪琛、舒舍予以及著名作家萧军、臧克家等经常涉足其间,阅读、购买进步书刊。张智忠与他们结为知己,过往甚密。进步作家萧军寄居青岛时,他与鲁迅先生的来往信件,皆由书店秘密传送。臧克家的处女作《烙印》,也是该店接洽承印的。
  荒岛书店的进步活动,深得中共党青岛地下党组织的重视。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乔天华经常以购书为名到书店开展革命工作。他与市委负责人老王巧妙地在书店接头,并经常在书店0上召开党的秘密会议。书店遂成了市委的秘密活动地点。虽特务众多,但在张智忠等人机智地警戒、掩护下,从未暴露过。为了扩大宣传,张智忠还经常按乔天华的指示,将进步书刊和革命传单藏在运送书籍的牲口驮子下面,通过敌人的层层-线,出售、散发到各地。通过严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张智忠更加坚定成熟。1934年在-严重、党组织处境危险的情况下,他由孙朋乐介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张智忠等人的努力工作,荒岛书店的名声和影响越来越大,渐渐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35年夏,青岛国民党党部会同宪警,以搜查共党刊物为名,深夜入店逮捕张智忠、孙朋乐,幸亏内线人员及早通知,张孙二人提前转移,才未落入虎口。此后张智忠、孙朋乐倏来忽往坚持工作,又使特务们先后两次以查书为名企图逮捕张、孙二人,均未得逞。在这种形势下,书店难以继续经营张智忠、孙朋乐处境极不安全。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经青岛市党组织研究决定,书店于1936年秋停止营业。张智忠受组织委派,到昌邑担任县委书记,挑起了领导昌邑人民进行抗日救国的重担。
  昌邑县地方党组织是1927年建立起来的,1932年由于省委出了叛徒,昌邑县地方党组织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有的党员被捕、被杀,有的转移外地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36年前,党的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昌邑完全被国民党地方军阀控制。在这样的形势下,张智忠开始了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
  1936年冬,张智忠与进步医生周伯安在东冢街办起了文化书店,出售进步书刊,联络进步青年。1937年9月,张智忠联络夏店村的进步知识分子王炳亮、王绍络等人在集东村的大庙里创办了后防医院和新文字训练班。创办后防医院主要是为以后建立抗日队伍准备充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并顺便解决当地贫苦农民的就医困难,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称赞。创办“新文字训练班”是为建立抗日武装做准备。参加训练班学习的多是当地的一些进步小学教员和在外地学习的中学生。这些有志青年聚集一起,以学习拉丁文为掩护,共同商讨抗日救国大事;印发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随之正式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张智忠兼任民先组织的领导人,随着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民先队伍迅速扩大。不久以西董村为中心,北到李刘村,南到围子、北孟等地先后建立了民先组织。1937年秋后,张智忠又与河西以东逄村、瓦城等为中心的民先组织连成一片,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由张智忠负责领导。
  1937年10月,张智忠根据中共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的指示,首先在民先队伍中开展发展党员工作,然后以党员为骨干建立抗日武装。10月10日,张智忠发展西董村董书香等3名同志入党,成立了昌邑县第一个秘密党小组。11月下旬,张智忠在天成店村召开全县党员会议,改选了昌邑县委。因张智忠身份已暴露,为防不测,他主动要求担任县委宣传部长(实际仍起县委书记的作用)。这年冬天,张智忠顶风冒雪,走乡串村,到处撒播革命的火种。至1938年春节前后,潍河以东的夏店、李家庄等20余村都相继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各村以党组织为核心,发展了大批民先队员。这些队员成了不久组建的抗日武装第七支队的中坚力量。
  1938年4月,由中共鲁东工委书记季方华主持,在昌邑县瓦城小学召开了昌邑、潍县两县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昌潍县委。张智忠担任中共昌潍县委书记,负责领导两县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抗日武装第七、第八支队东进蓬(莱)黄(县)掖(县)后,昌、潍两地日伪顽势力便又猖獗起来,日寇100余人盘踞昌城;国民党鲁苏战区游击第四梯队横行于昌南;更有地方小股伪匪霸占县内重镇,给抗日军民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打开局面,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张智忠决定再建一支地方抗日武装。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带民先队员到地主家要 ,到各村收集土炮、弹药,很快在东冢一带以党员为骨干拉起了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尔后迅速发展到60多人,定名为北海大队。这支队伍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很强,在同日、伪、顽的斗争中屡立战功。
  在对敌斗争中,张智忠很注意对日伪军的区别,积极做好对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驻东冢的国民党四区队胡鹤亭部有100余人,他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瓦解工作,成功地争取了胡部的两个分队长倒戈,于1938年7月的一天深夜,带出伪军61人,携 59支,全部加入了抗日队伍,从而大大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1938年10月,根据中共清河特委指示,张智忠在昌邑县集东村自己家里召开昌邑、潍县两县党的主要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昌潍联合县委。张智忠当选为县委书记。年底,中共胶东区党委派梁辑卿来昌邑组建中共胶北特委,张智忠被任命为胶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1938年底,日寇第二次侵占昌城。敌人为控制昌北地区,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残酷地破孩和-抗日军民,疯狂逮捕共产党人。县抗日军民领导人张智忠,自然也成了日伪缉捕的重点对象。在-面前,张智忠不避艰险,日夜奔忙,进一步加强了与各村党组织的联系,具体研究布置对付敌人的措施,人累瘦了,眼熬红了。
  1939年7月22日,张智忠在集东村被捕,随后押往昌邑县城内伪监狱。在法庭上,敌人对他使用了种种酷刑逼供,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他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没有暴露组织和同志。在狱中,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念念不忘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他教育争取了看守张永林,通过张永林多次给狱外的同志们捎信,要同志们注意隐蔽。他利用放风和上厕所的机会,教育被捕的其他共产党员要坚强起来,并教给他们对付敌人的办法。
  面对坚贞不屈的张智忠,严刑拷打毫不生效,狡猾的敌人改用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1939年9月,张智忠被押到潍县,安排在日寇特务严密监视下的城里南寺庙维新小学当小学教员。妄想以此为饵,诱捕地下党员。
  维新小学校长加藤是日本特务。此人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很难对付。他在张智忠身边安插了特务,对张智忠实行严密监视。在这种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张智忠同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他故意西装革履,埋头教课,并学起了日语,装出不问政治的样子,用以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自己的宿舍里秘密组织进步教师和工人们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论妇女解放》等进步书刊,教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用昌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事迹,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秘密发展进步势力。他还想方设法,积极寻找当地党组织,多次冒着风险,到西关果园、基督教医院等处寻找接头人,终于同潍县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此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智忠以母病探家为由,在县大队配合下,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控制,安全到达胶东。张智忠向区党委如实地汇报了自己被捕、受审和开展地下工作的情况,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的审查。在接受审查期间,张智忠努力工作,先后担任西海各救会民训、文协主任等职。1943年下半年又担任了西海印刷厂厂长的职务。此时,日伪“扫荡”更加频繁,形势恶化,张智忠带印刷厂的同志在招远县华山一带坚持斗争。1943年11月,由于印刷厂一名工人叛变,张智忠在招远县梧桐夼村再次被捕。
  同年冬,在招远城北十里堡附近的田野里,张智忠被-在一根电线杆上,周围是被日伪 逼来的老百姓。敌人妄图用惨杀张智忠来威胁当地群众。面对敌人带血的刺刀,张智忠大义凛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
  张智忠是中共昌邑县党组织和昌邑县抗日武装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严酷的环境中,为恢复和发展昌邑地方党组织,组建抗日队伍,开展武装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那火热的革命热情,废寝忘食的革命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走上抗日的最前线,用自己的热血谱写抗日救国的壮丽篇章。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