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蓬莱人物

杨朔

[公元1913年-1968年]

杨朔为[公元1913年-1968年]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字莹叔(1937年改用现名)。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北街人。当代散文作家。杨朔青年时代随舅父到哈尔滨,在一家英国商行当办事员,并开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后当英文翻译。“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离哈去沪,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出版抗日进步书籍。1937年赴延安。1938年辗转到广州,发表了反映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还写了一些通讯,结集为《潼关之夜》。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达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随八路-战山西、河北一带,创作了一些歌颂抗日英雄、反映抗日斗争的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1942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宣化龙烟铁矿蹲点,创作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期间转入部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和师政治部领导工作,转战于华北一带,参加过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其间,创作了多篇短篇小说和《北线》《望南山》两部中篇小说。新中国成立后,杨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部长。1950年赴朝鲜前线,写了许多感人的文章和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4年回国后,调至中国作家协会,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8年后,从事外事工作。曾任驻开罗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中国书记,亚非作家会议中国联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多次参加国际作家会议和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之余,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亚非国家风貌、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优秀散文作品,结集为《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他一生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散文创作。建国前,其散文大多为“实录”,报告性较强;建国后,其散文创作越来越讲究整体构思,抒情性逐渐加强。自1956年起,他创作的《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作品,感情浓郁,构思精巧,语言清新、绚丽、凝炼,形成了以浓郁的诗意为主要特色的风格,成为人们公认的一流散文作家。“文革”中,于1968年被破孩致死。 经历历史事件: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