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青州人物

杨妙真

[宋]

杨妙真为[宋]

  杨妙真(生卒年不详),金末红袄军的杰出女领袖。主要活动时期为金末,大致在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益都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善骑射,自称一杆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曾率红袄军坚持抗金十余年,影响很大,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少有的女领袖,她的许多故事,至今在民间广泛流传。
  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占据汴州等许多地区后,烧杀抢掠,滥加赋税,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这一年,山东泰安的刘二祖、益都的杨安儿等相继率众起义,称“红袄军”,抗击金兵。杨安儿的起义军,主要在莒州、密州一带活动。当时,杨妙真年纪不大,又是一女子,却敢于冲破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和家庭的阻拦,毅然决然,随其兄杨安儿转战抗金沙场。杨妙真聪颖机智,泼辣能干,在义军中极受崇敬。同时,她还酷爱习武,骁悍矫捷,练得骑0熟,一杆梨花枪使起来盘花掠影、水泄不透,因此在义军中又极负威名。嘉定八年(1215年)后,杨安儿兵败战死,所部红袄军面临解体的危险。这时,杨妙真挺身而出,决心继承兄长的遗志,把抗金斗争进行到底。她在其舅父刘全的支持下,招集红袄军旧部1万余人,自为首领,军中尊称她为“姑姑”。此后,杨妙真率经过整顿的红袄军,转战淮、莒一带,继续抗金。
  嘉定九年(1216年)前后,杨妙真率部进占莒州的磨旗山(今莒南县东南的马鬐山),建立根据地。这时,素有“李铁枪”之称的潍州北海(今潍坊)抗金义军首领李全,也率部辗转至此,杨妙真便与李全进行了三次激烈、精采的比武。打斗之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发展,终于结为夫妻,红袄军和北海抗金义军也因此合兵一处,由李全统一指挥,杨妙真鼎力辅佐,更加轰轰烈烈地开展抗金斗争。嘉定十一年(1218年),李、杨义军5千人,在经过休整后,由其夫妻统领,协助宋将高忠皎部“忠义民兵”抗金,先后攻克海州、莒州、密州、青州等地,打得金兵节节败退。其间,杨妙真还一度留守楚州(今江苏淮安)大本营,筹集军粮、器械支援前方,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由于功高,作为义军总指挥的李全,被南宋朝廷任为京东路忠义总管、武翼大夫、京东路兵马副都总管;李、杨义军也被命名为“山东忠义军”,杨妙真因此成了宋将。第二年二月,金军大举南侵,李全、杨妙真再次率部与金兵大战,先与金将乞石烈牙吾答战于涡口,又与金“四驸马”阿海战于化陂湖,均获大捷。李全为此进达州刺史、杨妙真受封为令人。同年六月,李全、杨妙真又劝降了金兵元帅-,不战而取青、莒、密、登、莱、潍、淄、滨、棣、宁、海、济南等12个州,为南宋朝廷收复山东失地,改变宋、金在山东的军事力量对比,做出了贡献。
  嘉定十三年(1220年)以后,偏安江南的南宋统治者,担心转战北方的李、杨“红袄军”伺机反宋,处处加以提防与刁难。控制使用、少发粮饷,并且在宋军、各忠义军和李、杨军队之间制造磨擦,挑起地方割据。先后派贾涉、许国等出任淮东制置使,公开向李全、杨妙真发难,削弱其义军势力。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六月,这个月里,蒙古军队在青州将李全、杨妙真所部团团包围。在抗击蒙军围攻中,杨妙真沉着冷静,协助李全指挥军队。他们先后率部与蒙军进行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李铁枪”、“梨花枪”尽逞神勇,令敌人闻之丧胆。后来,由于运粮的驿道被蒙军切断,宋军的增援又迟迟不到,在坚持了一年终于粮草殆尽、精疲力竭之后,杨妙真于第二年的五月,随李全率军接受了蒙古的招抚。
  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南宋忠义军将领-、邢德等人,在朝廷的挑动下,杀害了李全的兄长李福、妾刘氏和次子李通。李全盛怒,与杨妙真率部攻打楚州、杨州,杀-、邢德等。在扬州,李全被宋军赵范、赵葵部袭杀,军队被打散。杨妙真率残部走淮安,又败。于是,她便对部将郑衍德等人说:“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无奈今大势已去,支撑不住了。你们没有投降,是因为我在这里。杀了我而去投降,你们又于心不忍。而若不是因为有我,又有谁来招降呢?现在我决定回涟水去,你们可以告知朝廷,说本想挟我投降,被我察觉,现已逐过淮河了!”
  那以后,杨妙真便逃归涟水,继续坚持斗争。又过了数年,她就在山东故世了。当地民众没有忘记这位抗金女英雄,历经数百年,杨妙真的城寨遗址至今仍保存着,山上摩崖刻石“杨四娘子此山下寨”8个大字,也风骨依然、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