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威海市> 文登人物

于化南

[公元1904年-1945年]

于化南为[公元1904年-1945年]

  于化南,1904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东孔格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的于化南,耳闻目睹官府对人民的压迫,亲身感受了豪强劣绅对穷苦百姓的欺凌,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反抗阶级压迫的种子。
  于化南读了六年私塾,15岁时到文登师范就读。这期间使他有机会涉猎大量进步书刊,明白革命道理。尤其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看到,要推翻腐败政府,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必须外争国权,内惩-。在校期间,他曾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还替人写过抨击官府时弊的诉讼状子,以抒发内心的不平。
  毕业后,他拒绝县府的招聘,自愿回乡任小学教员。任教期间,他积极宣传“救国救亡”的思想,经常借上课之机,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铁蹄踏入中国。满怀报国之志的于化南,撇下娇妻爱子,于1932年踏上了去东北的征途。一路上,他所见到的是千疮百孔的土地,遍地饿殍的饥民和日寇横行霸道、 百姓的罪行。这一切都更激发了于化南强烈的爱国热情。
  到东北后,他首先找到“闯关东”的父亲,并在父亲的帮助下,很快在黑龙江省饶河县与党在东北的领导人周保中、冯仲云、李兆麟接上了头,即参加“反日会”组织,并由周保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信中写道:“不洗国耻,不打倒日本鬼子,决不回海南(山东)老家。”
  1933年,他参加饶河县委工作;1934年任县委委员;1935年任吉东道北特委委员和吉东特委委员,并在饶河抗日游击队里做宣传工作。
  1936年,于化南担任中共中央驻满(东北地区)代表联络员,代号“诵”,在饶河、虎林、抚远、同江、富锦、绥滨、宝清、密山、牡丹江、穆棱、勃利、依兰和林口等地区,开展地方党组织与抗日联军的联络工作。期间,他积极搜集日伪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筹备物资支援抗日武装部队。
  同年12月25日,于化南以李文生的化名,在林口县石印局寄宿并建立联络站,开展同抗日各方面的联络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地下联络站被敌人发现并遭破坏。在紧急关头,他临危不惧,沉着、机智地安排特委机关和其他工作人员安全撤离;同时,迅速向各地发出告急警报信件;而后他才带领部分同志投奔抗联五军,把党组织转移到深山密林中。这期间,于化南经常活动在特务密探、汉奸走狗遍布的军事要塞、关卡和国境地带,以共产党人和革命家的大智大勇,保护了党组织,保护了革命同志,胜利地完成了各种联络任务。
  1937年1月,于化南以中共中央驻满代表联络员和吉东局委员身份,协助周保中将军赴下江地区,与中共北满省委冯冲云、李兆麟将军协商,统一了东北地区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抗日各部队的军事指挥,促进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
  3月10日,在吉林县回道河沟里的密林中,由周保中将军主持召开了改组道北特委为吉东省委的重要会议。会上,于化南被选为省委五名常委之一。
  4月,于化南受省委之托,经海参崴去莫斯科,亲自向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5月15日,他起草了《吉东道北特委关于1936年工作报告》。他叙述了党在东北地区的斗争情况,认真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针策略。此后,他入莫斯科“苏联东方大家”学习。
  1938年,于化南由莫斯科回到延安,并留在陕北工作。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于化南随中共中央工作团的干部队伍,挺进东北地区。11月10日,于化南被编入李延彖、李范五为领导的合江省工作分团抵达牡丹江市;12日,他经林口到达勃利县,被党组织留在勃利县城,负责勃利、密山、虎林、穆棱、林口等地的建军、建党、建政工作,担任勃利地委书记兼专员等职。
  12月13日,勃利县独立团团长孙荣久被国民党军策反叛变并袭击工作团驻地。于化南等组织勃利县大队、警卫队英勇抵抗孙荣久叛军。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并相峙两天。适逢牡丹江军分区司令李荆璞率剿匪大队开向鸡西,路经此地,孙荣久不战自溃。于化南又和马庚辰等,带一部分县大队战士,乘军车撤到了林口。
  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和方强司令员等领导去佳木斯路经林口,经过研究派富振声为地委书记兼司令员,于化南为专员,王秉坤为部队政委,带着从勃利撤下来的队伍,打回勃利去。当队伍行进到林口东边的杨木车站附近,突然遭到敌人的伏击。因敌众我寡,部队无奈又退回林口。但部分部队被打散了,一部分乘火车奔牡丹江。这期间,国民党四大惯匪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和张雨新所网罗的地主团匪,极其嚣张,几乎控制了所有的村屯城镇。对此,于化南等决定带领战斗后聚积起来的小队人马,忍饥挨饿,从山道迂回向牡丹江前进,准备去找在宁安搞调查的张闻天汇报工作。鉴于敌我双方态势,于化南又决定将小分队化整为零,隐蔽前进。
  12月19日早晨,于化南等三人到达向阳车站附近的高丽屯(现林口县龙爪乡朝鲜族一心村),在姓郑的自己人家中休息。因他们去水井弯腰打水时,露出腰间的手 被坏人告密。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挺进军第二十四团的营长盖本友,即率兵将于化南抓住,并于当天上午将他押送到龙爪村第二十四团团部。敌团长段振久、团副梅双吉等即昼夜刑讯于化南三人。
  由于突然遭捕,于化南身上所携文件未能及时销毁和隐藏,加之身着在延安大生产时做的服装和粗制羊毛绒衣绒裤,再操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敌人集中对他施以酷刑拷问。残暴的敌人用藤条棍轮番抽打于化南的膝盖骨和脚踝骨,使其几次昏死,又几次被冷水泼醒。敌人企图从于化南口中得到我党我军的机密和高级将领的所在地。因敌团副梅双吉是在抗联中叛变的,他指认了于化南。虽被叛徒认出,于化南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和掩护同志,他在敌人的刑讯中毫不惧色,慷慨陈词,并承认自己是消灭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是从延安来的老八路。
  12月20日上午9时,敌团长段振久未从于化南身上得到我党我军的机密,即恼羞成怒,亲自指挥出动两辆汽车和100多名荷 实弹的士兵,押着遍体鳞伤的于化南到林口县龙爪乡南山上,然后把于化南的衣帽鞋袜全部脱掉。于化南只穿条裤衩,光着脚板,但仍昂首挺胸,傲然迎着北国隆冬的寒风,屹立于龙爪南山之上。他面对气急败坏的段振久、梅双吉和穷凶极恶的敌兵及预先挖好的土坑,嗤之以鼻。他微笑着迎着东方的太阳,正气凛然地走到土坑边,向群匪宣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阐明人民政权的方针政策,义正词严告诫匪兵,早日觉醒,不要与人民为敌,一切 派和反人民的势力都将被革命力量彻底消灭!并高呼:“打倒国民党 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段振久、盖本友等慌作一团,忙下令开 。“砰、砰”两声 响,因敌士兵的惊慌,均未打中于化南的要害。于化南站在皑皑的雪地里巍然耸立,怒视敌人。“砰!”敌人补射了罪恶的一 。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优秀儿子于化南同志壮烈牺牲了,时年41岁。
  青山耸立,松柏常青。于化南牺牲后,龙爪人民群众在烈士捐躯地隆土为墓。解放后,人民政府将于化南烈士墓地移至林口县城南山烈士公墓中并立碑铭。1985年9月,人民政府又在于化南殉难地建起高35米的大理石贴面纪念碑,以示永久怀念。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