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济宁人物

杨毓泗

[公元1864年-1921年]

杨毓泗为[公元1864年-1921年]

  杨毓泗 (1864—1921)字润东。济宁直隶州(今市中区) 东门大街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以解元中举。次年,中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被选送日本留学。1908年,学成回国。经考核,名列前茅,加侍讲学士衔。是年,正值清廷议修津浦铁路,原计划经由济宁,但开工前德国人授意,改线经由曲(阜)兖(州),济宁绅商为此掀起一场争路风波。他闻讯后,与济宁在京同乡袁景熙、吕庆圻等-,详陈津浦铁路经由济宁的理由。清政府以“路线早经勘定,地亩亦已购妥,与其改经济宁,不如兖州至济宁修一支线,而济宁之交通货运亦可以解决”的折中之策,使争路风波平息。1909年(宣统元年),朝廷命各省成立咨议局,公推其为山东省咨议局议长。在任期间,博采众议,并号召议员学习国外商务,倡导开辟市场,著《世界经济政策须知》二卷,介绍欧美经济政策。其间,他向清廷上 书,建议“振兴教育”、“兴修水利”、“省刑薄赋”、“学习欧美创办实业”等。1911年11月13日,山东巡抚孙宝琦等宣布独立,拥护共和。他被推选为山东都督,但并无实权。面对混乱局面,他只好回乡以诗书自娱,著《抱滕轩诗文集》。1914年,曾应绥远都统潘矩楹之聘,参赞军务。又因身体不适,辞职回籍。回家后,济宁士绅公推他办理地方公益事务。他创办了因利局,多方筹集资金办理地方赈济和慈善事业。还重修了砚水桥,整修了太白楼、古南池、浣笔泉等古迹,并于浣笔泉院内李白享殿撰写楹联匾额,以壮观瞻。
  
同年(公元186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