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许景澄

[清][公元1845年-1900年,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许景澄为[清][公元1845年-1900年,清末政治家、外交家]

许景澄
  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许景澄曾写《外国师船表》,疏清朝廷,建议加强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政府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
  1897年,许景澄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并兼任中东铁路公司督办。中东铁路由沙俄兴建,公司设在哈尔滨。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当时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力量,并派出官兵同时攻打外国使馆,对外宣战。许景澄极力反对。他上 书慈禧太后说:“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慈禧太后大为震怒,许景澄被慈禧定为“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的罪名,于同年7月28日在北京处死,时年55岁。著有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
  步入仕途
  许景澄出生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少年时从同里赵铭学习词章,工骈文诗画,尤重研习经世之学。
  1868年(同治七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许景澄从政之时,正值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潮流。由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从70年代起我国开始派遣外使节。许景澄成为当时“外交强国”主张的积极支持者,并自己将名字赋以许国强。他受到总理大臣文祥的器重,多次作为使才推荐。
  1875年(光绪元年),许景澄出任四川、顺天等乡试考官。
  外交岁月
  1880年(光绪六年),召命其出使日本,因父丧丁忧,未能成行。守丧结束后,补授侍讲。
  中法战争爆发后,许景澄上 书言事,得朝廷采纳。
  1884年(光绪十年),许景澄出使法、德、意、荷、奥五国。
  1885年(光绪六十一年),又兼任驻比利时公使。出使期间,主持勘验接收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定远、镇远”等战舰,并曾在德国等处亲赴造船厂调查,撰成《外国师船表》,呈选朝廷,供建设海军参考,建议清政府加强海防。
  1887(光绪十三年),因母去世丁忧回国。
  1890年(光绪十六年),再任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迁为内阁学士。
  力抗沙俄
  1891年(光绪十七年)6月,俄军以“游猎”为名,进入帕米尔中国界区,9月,许景澄到俄国外交部 ,严厉指出俄方违约越界的事实。在事实面前,俄国副外交大臣基斯敬-承认“此番俄武员带兵竟到中国界内,是其错处”,并撤出军队。1891年(光绪十八年)夏,俄军更其嚣张,竟然侵占萨雷阔勒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双方军队沿岭对峙。
  在谈判中俄方更欲占领整个帕米尔地区。许景澄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则坚持喀约所议界线,毫不退让,相持三年, “专恃辩论,竞有笔舌两穷之势”。最后由于晚清国势衰弱,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接受俄方提出的维持现状、两不进兵的建议。为此许景澄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照会俄国外交部,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对于目前中-队所占领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权利”。鉴于帕米尔地区地理记载不详,许景澄还细心地著述《帕米尔说》及《帕米尔图叙例》,这些都成为以后中俄交涉的依据。上述照会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件》。
  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引发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许景澄身在俄国,关心中国局势的发展。他认为“国际强弱,自昔恒有,唯人心不可死。”为挽救国家危亡,他上疏皇帝,提出改革兵制的主张。为了减轻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他积极邀请俄国联合法、德胁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即著名的“三国还辽事件”。许景澄在给表弟的信中称:“去年俄国约法德二邦胁劝日本归还辽地,皆兄所商量接洽。”
  甲午战后,国力衰竭,清政府决定结一强援而立,因而“联俄拒日”的外交方针由此而生。然而许景澄对沙俄的凶恶本性早有认识,并预见三国还辽以后,“俄人怀自便之谋,德人挟责报之意,从此事更多矣。”不出所料俄德充当了瓜分中国的先锋,先是俄国打着共同御日的旗号,向中国提出将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吉林、黑龙江的“借地筑路”计划,后来德国强租胶州湾,俄又进一步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作为势力范围。这些要求虽均受到许景澄的 ,但由于上峰李鸿章的同意,而违心签约。他深深痛惜于早年“外交救国”理想的破灭,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请病假离职回国。“使俄至是事,八阅春秋,公鬓发苍然白矣。时事日非,一身将老,每一念之,凄然泣下。”
  三门湾事件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中旬,许景澄回到久别的故土嘉兴,原想好好在家休息养老,不料朝廷又立即将他召至北京,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总理衙门大臣,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督办全国铁路。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意大利窥伺浙江省,向中国提出租借三门湾,欲将浙江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意大利派军舰6艘来华恫吓,并递哀的美敦书,以示决绝。此事由于受到许景澄的严词驳斥。后经时任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部下“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等将相关时局军力报告陈于朝廷,终将意哀的美敦书退回。意大利见中国态度强硬,未敢再动。这是列强瓜分中国以来,清政府第一次拒绝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这类要求。
  庚子五忠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义和团运动爆发,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向京畿地区集中。这时慈禧决定废除光绪,独揽朝纲,但遭到各国公使反对,于是打算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倾向,达到报复洋人的目的。许景澄挺身直言,他尤其反对围攻外国使馆,杀外国公使,认为解救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似宜保全公使,令其下旗生还。”在6月16日慈禧主持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端王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许景澄即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他以后在与袁昶联名上《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护大局疏》,明确无误地表明进攻使馆的严重性,认为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结果以一国而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
  6月17日慈禧太后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强行决定对外宣战。这时光绪皇帝心急如焚,走下御座,上前拉着许景澄的手说道:“许景澄,你是出过洋的,在总理衙门办事多年,外间情势,你当知道,这能战与否,你须明白告我。”许含泪陈奏:“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过去办过。至于杀使臣,烧使馆,即使国际上亦罕见此种成案,不得不格外审慎。”这些都成为以后他被杀罪名的根据: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7月28日,被以“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与袁昶同时被杀于北京,和之后被杀的立山、联元、许景澄被称作是“庚子被祸五大臣”。
  相传许景澄被判时,犹以京师大学堂经费为念,取来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办学经费银子的存折,交给当局,嘱咐防止外国人赖帐,然后就刑。
  死后昭雪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2月13日,光绪为许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复原职。同年,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车免)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为文肃。同年朝廷准浙人请建“浙江三忠祠” (许、袁、徐)于杭州西湖。
  1909年(宣统元年),追谥文肃。
  后世纪念
  1922年,中东铁路公司召开会议,筹备1923年6月纪念中东铁路建路25周年时,拨款3万卢布,修建许公纪念碑和许公路。1923年6月,坐落在山街(今一曼街)小公园的许公纪念碑落成,同时命名景阳街南段为许公路,以纪念许景澄的功绩。
  1924年12月,在南岗区邮政街143号(铁路局大楼后门对过)创建许公纪念实业中学。1925年10月1日,该学校更名为“许公储材学校”,翌年11月1日收归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管辖,改称“东省特别区许公职业学校”。赵尚志曾在这所学校(现为哈铁的教育中心)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南岗通往道外的跨线桥命名为许公桥。在山街(东北烈士馆)附近修建了一座许公纪念碑,供后人凭吊,周围绿草茵茵,名之曰许公花园。
同年(公元184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