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德州市> 武城人物

王金铭

[公元1880年-1912年]

王金铭为[公元1880年-1912年]

  王金铭 (1880—1912)字子箴。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人。辛亥革命烈士。8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6岁弃学从商。18岁在天津参加袁世凯组编的新军,不久即被提升为副目,1899年升为正目。1904年,擢升为北洋常备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七标前营左哨哨长。1905年,调任北洋常备军第五镇第十八标一营前哨哨官。1907年,任由徐世昌统率的第一混成协(协统王化东) 某标第一营帮带,驻防新民府(今辽宁省新民县)。1908年,王金铭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1910年春,与同在第一混成协任帮带的冯玉祥、施从云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 秘密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同年9月,任第二十镇第七十九标第一营帮带, 后升管带。1911年,他和天津“北方革命协会”的白雅雨等取得联系,筹划武装起义,并发起成立了“山东同乡会”,从事募捐活动,筹集资金, 秘买枪械。同年9月,调驻滦州,后与二营管带施从云、同盟会代表白毓昆等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于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被推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起义军乘火车向天津进发,车到雷庄,因铁路被清军毁坏无法前进,遂与清军激战。激战中,清军诡称议和,请王金铭、施从云到雷庄车站谈判,王、施到达后,伏兵四起,王、施被捕。王金铭被捕后,清军先以死相威胁,王金铭宁死不屈,又以感情进行软化,许以高官厚禄,均遭其严词拒绝。袁世凯电令将王金铭就地处决。王金铭就刑时,骂不绝口,视死如归。1912年3月, 北京市革命协会为了追念王金铭的英雄业绩,决定将其遗骸移葬山东故里。中华民国成立后,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驻北京期间,于中山公园为王金铭立戎装铜像,以作纪念。铜像的底座写着:“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大都督王金铭烈士像。”中华民国政府追赠王金铭为陆军上将。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