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泰州市> 靖江人物

王倬

[公元1915年-1947年]

王倬为[公元1915年-1947年]

  王倬(1915~1947),靖江新丰乡新跃村人。烈士。日军侵华,上海沦陷后,他在家乡创办了“村际联防”武装,组织巡逻看夜,保护地方安全。不久,他被荐任为惜字乡乡长。新四军东进后,他自筹资金,腾出自家房屋,创办小学,自任校长兼教员。他对贫苦农民子弟实行免费入学,并常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饭食。在减租减息运动中,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对大家宣布:凡租种他家土地有子女参军者,全部免交地租。民国33年(1944年)春,王倬在乡制普选中,仍任惜字乡乡长。同年6月,被选送至苏中公学学习。次年春学习期满,随粟裕部队南下浙西,开辟新的根据地。在浙西,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纲陵县特派员、孝丰县西亩区区长等职。并兼带一个连的队伍,经常活跃于浙皖边区,领导群众与日、伪、顽展开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倬随军返回苏北。同年11月,任靖江孤山区区长。次年1月,国民党军队占领靖城,孤山区成了敌人进攻的重点。这时,王倬一面领导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惩奸、支前、土改等运动。同年冬,为了适应反“清剿”斗争的形势,县委在全县成立了3个临时战略区,王倬任靖中大队副大队长。他经常带领大队武装,穿插活动,寻机打击进犯孤山区的敌人。民国36年初,敌人在靖中实行“搜剿”,斗争形势日趋紧张。3月17日,王倬与靖中区区委书记徐梓人带领靖中大队和地方干部100多人,转移至泰兴县广陵区小唐家庄,与泰兴路南游击营会合。3月8日凌晨,敌一○二旅二○六团及三○四团在当地反动派的配合下,突然向小唐庄包围合击。王倬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胜利突围。后与靖江县委、县独立团领导会合。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情,坚持内线斗争,鼓舞干部和群众的士气,王倬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求带领一支小分队插回靖中。3月27日,王倬率领的小分队在转移中被坏人告密,遭到新丰市据点敌保安队和乡自卫队的包围。王倬组织小分队奋力还击,毙敌2名。突围中,由于他的腮间、手臂、臀部等三处负伤,不幸被捕。
  民国36年4月1日清晨,敌人将王倬押往孤山镇。途中,敌人用刺刀将王倬颈下两侧的锁骨捅开,然后穿上铁丝,吊在卡车篷架上。王倬神态自若的对群众说:“我一生为革命,死而无愧!”敌人用尽伎俩,妄图使王倬屈服,但他始终威武不屈。敌人害怕了,又将王倬押至团结乡广陵村,绑在六圩埭腰沟的一棵桑树上,用刀割下了他的耳朵、鼻子,剜下了他的眼睛、舌头、心肝,最后砍下了他的头颅。在受刑过程中,王倬始终昂首挺立,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硬骨头精神。王倬牺牲时年32岁。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