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江门市> 台山人物

温应星

[公元1887年-1968年,清华大学校长(1928.4-1928.6)]

温应星为[公元1887年-1968年,清华大学校长(1928.4-1928.6)]

温应星
  温应星(1887年-1968年5月28日),字鹤孙,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父亲为清朝进士、七品知事。1901年进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预科学习,后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今西南交通大学),1904年毕业并赴美留学,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1905年6月15日奉命转入西点军校,为我国首批入学西点军校的2人之一。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将军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 [实用军事工程] 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戴维斯上将(Jacob L.Devers,二战欧洲盟军副总司令),巴顿将军(George S. Patton 盟军第三军团司令)等等;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
  归国后,跟随孙中山做英文秘书。1921年,被推荐进入奉系军阀,跟随张作霖。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逃至北京,被清华学校董事会聘为校长。 1928年随奉系军阀进入北京,时任保定-执法处处长。1928年4月,任清华学校校长,6月,国民政府控制北京后,离职。南下,任上海-局长,后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后跟随宋子文筹建的税警总团,先后两度任总团长。后因宋子文反蒋失败,成为替罪羊,1936年后调入南京高级将官训练班培训,任用于虚职,未能参与抗日战争。
  温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广东讲武堂教官、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广州大元帅府第二科科长,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东三省税务处长,保定-执法处长;1928年曾被奉系派往北京任第五任清华校长,两月后因奉系撤离而离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宪兵副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上海-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行宪-等等职务;抗战胜利后定居美国,子温哈熊。
  1949年,温应星不愿前往台湾,以中将军衔退伍,辗转至美国定居。1968年5月28日逝世,温将军临终前曾向子女嘱咐,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能葬于西点母校。将军逝世后西点军校根据将军的资历和业绩,由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特准将军夫妇入葬西点军校墓园。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追悼礼拜中,温将军当年西点的同学戴维斯将军等主动担任荣誉护卫官。
  详细记载
  杰出校友传奇一生
  在华人杰出的美-事院校校友中,首推温应星将军(1887-1968),他是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市),1903年任粤汉铁路学生实习工程师,其父为清朝进士,任七品知事。
  1904年温应星将军公费赴美,就读维吉尼亚军校,1905年转西点军校,随即返国,投身军旅,开展个人一生富有传奇性的事业。
  维吉尼亚军校在传统上只接受美国学生就读,但1904年秋打破此一惯例,温应星与其它二名中国学生陈廷甲(陈廷麒)和温济忠(温应星堂叔)终于敲开了维州军校的大门。这是该校划时代的创举,该校前位校长古柏在该校校史《维吉尼亚军校一百年》中撰文“二一十世纪之曙光”中特别提到这项革新,由于中国学生的加入,无异为该校注入新血,同时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对美国学生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品学兼优受人欢迎
  温应星在维吉尼亚军校就读七个月,品学兼优,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的评语是同学之间人缘极佳,之后,他转往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创校于1802年,该校宗旨以为国家培养第一流的领导人才为目标,在将近二个世纪以来,该校在美国的历史上创造无数风云人物,也出现不少世界性家传户诵的政治领袖。西点军校初创时,每年只收二十三个学生,第五年之后,才逐渐增加,迄今亦不过数百人而已。1889年才招收外国学生,1905年3月3日,美国国会才通过“特别法案” ,准许中国学生就读。
  温应星在西点军校时,成绩因受英文影响,大体算来还算相当不错,他的实用“军事工程”为全班第二名,1909年毕业时,名列该期103个学生中之第八十二名,闻名中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巴顿将军则是第四十五名。
  系出同门将星云集
  温应星1909年班同学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将领者。根据西点军校同学录记载,该班共出了四位上将、三位中将、八位少将、十三位准将,共二十八位将领,包括后来出著名的戴维斯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盟军副统帅)、巴顿将军(第三军团司令)、艾克伯格上将(第八军团司令,远东麦克阿瑟将军麾下唯一的军团司令)、辛普森上将(第九军团司令)和李中将(欧洲战场的后勤司令)。
  报效祖国表现卓越
  温将军回国之后,先任教于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1912年任上海督军。1922年以上校衔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后当第三科科长,后来又成了广东督军陈其美的副参谋长。1914年之后,担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大冶铁矿工程师与浦口商务局工程师,1920年升旅长。
  1921年,张作霖因俄、日对东北的威胁日增,为了扩充其军事力量,于是聘请美-事顾问团,温应星亦在被物色人选之中,最初担任沈阳警卫旅参谋,1922年任中东路警务处处长,1924年升沈阳特区警卫长。
  1928年四月温应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学校因受新思潮影响,-风波不断上演,前两任校长因此无法久待,-离职,直到温应星继任后,学校的人事才告安定下来。
  1930年,温应星被调任上海-长,当时上海0势力很大,-长被视为肥缺,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捞油水的大好机会。但温应星受美国职业军人严格的训练,恪守西点军校“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拒绝与恶势力合作,因此受人排挤,遂挂冠求去。
  温将军在1936年奉命调职,由黄杰将军继任。税警总团在1937年8月13日上海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后来撤退到贵州都匀,成立了新三十八师,加上后来的五十师和新三十师,共同成立新一军,在抗日战争中担任极重要的角色。
  大胆预测洞烛机先
  1939年11月,温将军赴美,11月22日当地报纸曾刊登温将军对中日战争的看法,温将军见解独特,且洞烛先机。他说中日双方均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日本误认中国会很快被打垮,而中国错以为日本会因战争而经济崩溃。温将军又说,中国虽损失惨重,但会继续奋战下去。他还预测中日战争不会马上结束,反而会比欧洲战场持续更久。
  1944年,欧战结束,美国把作战的重心栘到远东,美国为了尽速结束对日作战,拟定登陆中国沿海,切断日本海陆联军,完成包抄夹击的计划,中国政府乃任命温应星为“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个机构因而解散,温应星遂出任行宪前-。
  斯人憔悴清廉自守
  1951年,他以中将官阶退伍,之后,在华盛顿威斯康辛大道2328号开了一家机器洗衣店,他一生清廉自守,晚年甘于寂寞。一位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功迹显赫的将领,流落异乡,出卖劳力,以求温饱的故事,曾被华盛顿邮报于1954年9月2日报导过,文情并茂,且附有温应星在洗衣店中的工作照片,引起美国社会的震惊。
  温夫人于1968年5月19日去世,9天之后,即5月28日,温应星也随夫人驾鹤西返。温应星的儿子鉴于大陆形势,无法归葬广东故乡,写信给西点军校校长柯斯特少将(第四十八任校长,任期1968.6.26-1970.3.22),获准葬在西点军校墓园内。
  温将军夫妇的追思礼拜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荣誉护扈官是由温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戴维斯上将等人担任。戴氏与温将军曾在1958年9月4日共同担任同班同学李中将葬礼的荣誉护扈官。10年之后,戴氏又担任温将军的荣誉护扈官,一定不胜唏嘘。
  他也是第一位有此殊荣得安葬于西点的“外国人”,更是西点墓园里惟一有中英文对照的墓碑而成为校园一景。
同年(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