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潍城人物

王兴芳

[公元1911年-1949年]

王兴芳为[公元1911年-1949年]

  王兴芳,1911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潍县(今并入潍坊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读私塾,两年后就读于当地小学。1924年1月,因家贫离校当学徒,先后在胶东招远金矿、渤海湾轮船公司、龙口海港码头当矿工、水手和码头工人,靠出卖苦力维持生计。这时,王兴芳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常阅读一些进步刊物,逐步懂得了不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腐败社会制度,贫苦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等革命道理。
  龙口海港,是山东半岛的重要港口。300多名工人生活得十分贫困。工人们工资低微,每天工作14个小时,把头们稍不顺心就打人骂人,甚至滥用私刑。为了把工人组织起来,王兴芳白天劳动,晚上挨家挨户串门,做宣传鼓动工作,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一致斗争。在王兴芳的倡导下,龙口海港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工会组织。1936年4月,王兴芳领导工会为增加工资和缩短劳动时间宣布-。工人们行动起来,拦截船只,烧毁日货迫使老板同工人谈判,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全部条件。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兴芳怀着强烈的抗日愿望,曾一度参加了当地的国民党军队。由于蒋介石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王兴芳又毅然离开了国民党队伍,重新回到码头工人中间。1939年2月,他率领130多名码头工人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十三团。同年9月,王兴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升任排长。1940年9月,部队在莱阳城北与日伪军的激战中,王兴芳所在连伤亡很大,连长牺牲,副连长负伤。在紧急关头,王兴芳挺身而出,指挥全连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了七次冲杀,终于打败了敌人。在战场上,王兴芳被提升为副连长。后又升任为胶东军区第五旅第二十团第五连连长、第二营营长。
  北海军区为了加强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根据山东军区颁布的训令,决定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干部到县区加强地方武装的领导。1942年10月,王兴芳被派到招远县任县大队副大队长。县行署主任董华良兼任大队长,日常军事工作由王兴芳主持。
  在1942年至1945年的三年中,王兴芳参加和指挥大小战斗60余次,为招远县地方武装创立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自己也多次负伤。1945年2月,根据八路军北海军分区的命令,招远县大队在柳杭村改编为县独立营,王兴芳任营长。
  1946年6月,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在山东中部偏北的黄县张家口宣告成立,王兴芳调任团参谋处长。
  1947年4月,北海军分区独立团改编为胶东军区第六师第十七团,王兴芳任参谋长。
  1947年8月,胶东军区第五、第六、第七师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治委员廖海光,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陈华堂,参谋长黎有章。王兴芳所在的胶东军区新编第六师第十七团改编为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王兴芳任副团长。王兴芳和团其他领导人一起率领一一三团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兖州战役和著名的济南战役。济南战役结束时,王兴芳被调到-刚命名为“济南第二团”的步兵第三十七师第一○九团任代理团长,翌年7月任团长。10月23日,王兴芳所在的一○九团接到参加淮海战役的进军命令。11月底奉命随纵队南下攻歼灵璧敌军。
  灵璧城守敌为国民党第十二军第二三八师和一个新兵团,共5000余人。该敌在我江淮军区部队包围下,-将大部分兵力收缩于城内,企图凭坚固的高城和两米多深的护城河固守。纵队决心以第三十七师担任主攻,师部署一○九团在左,第一一一团在右,从城西门两侧并肩突击。王兴芳带领营、连干部逼近城垣,选择突破口,作出具体战斗部署。11月24日17时,第一○九团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西门发起猛烈攻击。第三连迅速扫清障碍,并架好浮桥。当第一连进至护城河边时,浮桥脱节倒塌。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不顾寒冷,涉水爆破成功。一班在战斗模范隋传基的带领下首先登上城头,连续攻下突破口左右两侧地堡。入城后,第一营遭敌火力-,伤亡较大。营教导员、战斗英-相和组织全营投入巷战,同敌人反复争夺。第二、第三营随即投入了纵深战斗。此时,在第一○九团右侧攻击的第一一一团和担任西门左侧主攻的第一一五团几次架桥未成,师长高锐命令他们从第一○九团突破口进城,加入战斗。午夜,纵队已有四个多团突入城内,按预定计划将敌人分割成数块,逐个围歼。次日上午8时,全歼灵璧守敌。战后,第一连第一班被上级授予“登城第一班”的荣誉称号。
  灵璧战斗后,王兴芳指挥第一○九团参加了追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和配合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12月初,奉命配合兄弟部队总攻安徽省濉溪县东之双堆集,任务是占领五孔桥敌集团堡群。15日16时30分发起攻击,第二营于18时占领了河对岸敌两个地堡,打退敌数次反扑,21时占领五孔桥,巩固了既得阵地。敌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一辆坦克掩护下,率残部向三十七师指挥所中周庄方向突围时,被第一○九团截歼。王兴芳指挥第三营击毁敌坦克一辆,生俘敌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实行全国统一编制,华野第十三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王兴芳所在的第三十七师第一○九团改编为第九十一师第二七一团,仍由王兴芳和张志勇分别任团长和政治委员。改编是与进行渡江战役准备工作同步进行的。部队贯彻华野前委贾汪会议精神,普遍学习了第三野战军政治部颁发的《约法八章》、《入城守则》等新区政策,深入进行政策纪律教育。步兵第二七一团是教育抓得最好的单位之一。曾专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作出关于保证0完成渡江南进战斗任务的决议,保持和发扬“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由于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王兴芳所带的这个团,在渡江追击、战上海、进军福建、参加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中士气高昂,动作勇猛,作风优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渡江战役中,第二七一团在江苏省靖江天生港至老庄头一线上船,于江阴以东石牌港、白沙港一线上岸。王兴芳指挥刚渡过去的两个营,逼近江阴县城东关。当发现敌人弃城出逃时,立即组织追歼,截获物资十余船,俘敌百余人。
  在5月的上海战役中,第三十一军归第九兵团指挥,任务是会同第三十军向浦东地区进攻。此役,王兴芳率第二七一团由高浦镇西北实施主攻。5月15日13时,这个团由柘林、旧金城沿奉贤、桥头镇冒雨急行军百余里,奔袭周浦。16日2时,占领桥头镇(题字街)后,他以一部主力抢占了天福庵东站,又于蔡家宅歼敌一部,主力直插周浦镇以北,断敌向西和向北之通路。后又率一部兵力进至镇西北张家宅,全歼反扑之敌300余人。周浦镇战斗,俘敌海防支队司令耿子仁、参谋长谢元良、保安第二旅旅长孙元惠以下2880余人,王兴芳团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十一军军史记载:“周浦镇战斗,步兵第二七一团神速隐蔽前进,迂回到敌侧后,乘拂晓朦胧之际打敌措手不及,一举突破成功,创造了奔袭战的好战例。”
  周浦镇战斗后,王兴芳又指挥所部打了一个漂亮的攻歼高桥镇的战斗,切断了敌人的海上退路,迫敌1100余人缴械投降。
  第十兵团于1949年8月16日发起福州战役,歼敌五万余人。第二七一团打得很漂亮。该团的任务是,在师编成内夺取闽安镇和福州市外港马尾。8月15日,王兴芳指挥第二七一团协同第二七二团担任主攻团,向闽安镇守敌第二十三师第六十九团发起攻击。第三营第七连于3时40分向高山寨守敌发起攻击,团主力随后向闽安镇压缩。8时结束战斗,俘敌500余人。得手后,迅即向马尾镇发起攻击。王兴芳率部占领了马尾以北高地,尔后沿七星堆、南山洲、西楼、中虎山向马尾攻击前进。途中截获上山送饭之敌20余人,审讯后得悉敌之兵力火力部署,即以第三连攻占三二○高地,团主力抵近马尾。第三营截歼正在登船的敌两个连,缴获山炮两门,汽车20余辆。王兴芳指挥部队,利用夜暗,翻山越岭,突然出现在马尾近郊,使敌措手不及,迅速被歼。被俘的敌青年军第六○三团和第九五三团的俘虏供称:战斗打响时,我们还认为自己的部队搞演习。等到清醒过来,已当了俘虏。
  福州战役胜利后,第十兵团为全歼厦门守敌,解放全福建,决心发起漳(州)厦(门)战役。
  蒋介石妄图继续据守厦门等近海岛屿,曾于1949年7月22日亲临厦门,在鼓浪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进行部署。漳、厦守敌以国民党第八兵团之第五十五军为骨干,加上第六十八、第九十六军残部共三万余人,其中以第二十九师两个团(5000余人)守鼓浪屿。
  9月25日,解放军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已完成了对厦门岛的三面包围。根据兵团-决定,第三十一军奉命由鼓浪屿至石湖山地段登陆突破,首先攻占鼓浪屿、石湖山,而后会同第二十九军攻占厦门岛。攻克鼓浪屿关系到战役的全局。为了打好这一仗。军长周志坚把任务交给了英勇善战的“济南第二团”。步兵第九十一师在作部署时,将部队编成三个梯队,第二七一团加强第二七二团的一个营和第二七七团为攻击鼓浪屿的第一梯队,由鼓浪屿西侧造船厂和西南突出部实施登陆突破,首先攻占日光岩,尔后分割围歼残敌。王兴芳和张志勇抓住纪念“济南第二团”命名一周年活动机会,对部队深入动员,以将五星红旗插上鼓浪屿和厦门岛的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口号,把士气鼓得很足。他们还多次组织干部抵近侦察,研究敌情。发现鼓浪屿四周多是礁石峭壁,能登陆的地段很少,在容易登陆的地段敌人设置了电网,并以汽油桶筑有15丈高的围墙,每个突出部构筑了钢筋水泥地堡,形成了环形防御体系。经过反复研究和准备,团决定以第一营、第三营担任团第一梯队,第二营与第二七二团第二营为第二梯队,沿鼓浪屿西南第二突出部登陆突破,直插日光岩。
  10月15日这天,鼓浪屿显得异常宁静。太阳刚刚落山,辽阔的海面渐渐地蒙上一层灰色的帷幔。“叭、叭、叭”三颗红色信号弹凌空而起。顿时,解放军上百门火炮齐声怒吼,炮弹呼啸飞向鼓浪屿。顷刻间,浓烟吞没了全岛。
  “一营、三营起渡!”王兴芳站在船舷上,沉着地下达命令。十多艘机器拖轮,每艘牵引着五六只木船,一列紧挨一列,顶风劈浪,向九龙江口驶去。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船刚出九龙江口,突然刮起了东北风。由于逆风行驶,船队不能按时到达集结水域。船队在航行中几次拉断绳索,离散的船只只好提前张帆。
  风越刮越大。几十艘帆船倾斜着,向东南方向漂去。敌人的炮弹如暴雨般倾泻。船队队形被全部打乱,船与船之间失去了联系,有的船失去控制,偏离了方向。第三连在汽船牵引下,向登陆点开进。当距敌岸60米的时候,遭敌火力猛烈袭击。第二排的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全船人员大部牺牲,剩余人员在副排长的带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登上被击破的木船,用手划水,顽强地向滩头猛冲,最后全部牺牲。第三连第一排、第三排和第二连第一排分别登陆,克服敌数道障碍向纵深突击,最终因弹药耗尽,大部牺牲。
  团指挥所率九连启渡后,由于迷失了方向而返回海沧。担任第二梯队的第二营和第二七二团第二营,因无机器船牵引,风大浪急,中途被风吹回。团长王兴芳亲率特兵队和特务连所乘的帆船逆风疾进,王兴芳站在船头上,十分着急:预备队上不来,等于战斗失去了后劲,第一梯队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些情况是他在陆地作战中从未碰到过的。但他仍然率船于16日2时50分抵达滩头附近。在离敌岸不远处,船被敌炮弹击中,三名船工牺牲,王兴芳头部负重伤。鲜血流到脸颊。海水顺着船洞口哗哗地向上直冒,情况十分危急!王兴芳忍着剧痛,指挥大家在鼓浪屿旗尾山东侧悬崖峭壁的火网内强行登陆,与敌展开激战,虽歼敌一部,但登岛部队大部伤亡。王兴芳在战斗中又多处中弹,运回海沧后,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王兴芳把自己的最后一滴血献给了厦门人民,献给了伟大的新中国。
  厦门人民为了纪念王兴芳和为解放厦门而英勇献身的1000多名烈士,将鼓浪屿旗尾山命名为英雄山。当厦门人民为郑成功塑像建馆的时候,也为王兴芳修墓立碑。那墓碑的碑文写着:“烈宿同归,亿万年长”,其意深,其味长。它标志着王兴芳与著名英雄郑成功一起流芳千古,永远活在厦门人民的心中。
  (彭操韩振武)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