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潍坊市> 诸城人物

孙谏声

[公元1884年-1912年]

孙谏声为[公元1884年-1912年]

  孙谏声(1884—1912)字鼎臣。诸城县人。少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无力就学,以官费入县立高小学校。1900年秋,英、美、德、法等八国联军破北京时,孙谏声正在私塾读书,闻讯大愤,遂弃文就武,入山东武备学堂,先是肄业雷电科,后又改学测绘科, 前后在该校就学总共6年时间。1906年夏,他膺任营口标学堂讲席,遂与其母及妻一同前往营口。1908年冬,与丁开嶂等倡立铁血会于营口。其事被学校——营口标学堂总办某得知,拟予逮捕惩治。他事先得知消息,乃避走沈阳,投入清陆军第二十镇统制陈宦麾下,任该镇排长,后由随营学堂毕业升充连长。孙谏声在军中与该镇一部分下级军官秘密联络,鼓吹革命,不到一年时间,团结同志百余人。1911年,清军大举南调,第二十镇全部由奉天调关内,统制张绍曾应大多数下级军官及广大士兵要求响应革命,并联合清陆军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电请清政府实行立宪。清廷迫于革命形势的压力,一方面假意表示愿实行立宪,并于11月3日颁布宪法信条十九条,但接着于11月6日即解除了张绍曾第二十镇统制的职务,授他为宣抚大臣,让其赴长江一带,对鄂军进行宣抚工作。张绍曾打算约孙谏声同赴汉口,以资襄助,孙谏声亦欲南下,以便与革命军取得联系,作为革命军内援。当时,因军中同志壮怀激切,欲即日响应武昌起义,事泄,孙谏声等10余人逃亡,随同张绍曾去汉口之事未成。此后,他乃由滦州赴秦皇岛,乘船返里,典卖田园庐舍,率其弟孙树声复去天津,与湖北军政府驻京、津一带全权代表胡鄂公共同策划京、 津、保、滦、通各地革命进行步骤。11月30日,天津的同志于老西开吉祥里9号开会,拟成立津军司令部,孙谏声被推为司令。12月初,由胡鄂公主持,在天津北洋医学堂召开了一个京、津、保、滦、通、石家庄各地革命同志代表会,到会同志一致议决皆加入同盟会,并决定设鄂军代表办事处于天津,设京、津、保、滦、通、石家庄总指挥处。总指挥由鄂军代表兼领,下分秘书处及参谋、军事、交通、联络四部,孙谏声为参谋部长。与此同时,孙谏声还代表铁血会集体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12月30日,滦州起义军发出主张共和的通电,并电请天津同志派人赴滦指导革命,组织政府等。驻天津的北方革命协会接电后,决定派孙谏声、陈涛偕同白毓昆、熊朝霖等10余人分批前往。1912年1月1日,孙谏声、陈涛等到达滦州。次日,即中华民国元年1月2日,滦州起义军遂公开宣布独立,正式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 孙谏声为军务部长兼理财部长,并领永遵各属司令官事。1月4日下午5时许,正当孙谏声等起义军领导人拟率队登车直捣京津时,第三营管带张建功突率所部据城叛变,顿时以猛烈火力向起义军官兵射击。孙谏声在军政府都督王金铭统一指挥下,与队官葛盛臣统其所部拒战于滦城北门外,以掩护其他起义军继续登车西进,直取天津。由于寡不敌众,被清军包围数重,葛盛臣中弹倒地,枪弹既尽,士卒死者过半,孙谏声犹大呼前进,手持利刃,杀伤敌军十几名,力竭被执。临刑时面不改色,意气自如,敌人因其英勇,对他特别恨,枪毙后,又割其头,剖腹取心,遍啖其军士。事后,同志觅其遗骸厝之,次年春,家人将其榇骨移归故里。他生前工诗善文,著有诗1卷,《鉴我轩杂记》若干卷。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