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滨州市> 阳信人物

史若虚

[公元1918年-1983年]

史若虚为[公元1918年-1983年]

  史若虚(1918—1983)原名史宝玺,字尊一。阳信县洋湖街人。1936年考入济南师范学校。 1938年夏,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次年1月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6月入抗日军政大学文艺工作团,随抗大总校活动于晋察冀边区与晋东南地区。 1941年8月出任文艺工作团旧剧指导。1942年11月任八路军前线剧团宣传股长,从事戏剧、曲艺创作和演出,并工程派青衣,戏曲艺术造诣颇深。在为庆祝抗战胜利演出全本《法门寺》中,成功地饰演贾桂。他演唱的京韵大鼓《大西厢》与吕班的白圈大鼓、苗培时的西河大鼓齐名。抗日战争期间,他还创作了京剧现代戏《荡家恨》、京剧历史剧《亡宋鉴》、歌剧《参军曲》、快板剧《放哨》、鼓词《三勇士推船渡江》《飞夺泸定桥》《南京狗打架》等。在纪念抗日军政大学建校5周年活动中, 《亡宋鉴》获优秀奖,他被评为“模范干事”。1946年任晋冀鲁豫边区邯郸剧院剧务主任, 翌年到邯郸民众教育馆任股长、副馆长。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旧剧处干事,负责接管四维戏剧学校和筹建中国戏曲学校。 1950年1月,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务长,10月任支部书记,1953年任副校长。在校长田汉支持下,着手建立新的戏曲艺术教育体制和教学体系,废除封建师徒制、包身制和打骂体罚制度。先后聘请刘喜奎、侯喜瑞、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名角到戏校任教,对老一辈艺术家谦虚尊重,事师礼,委重任,对各流派的教师,一视同仁,无门户之见,新老教师称他“既是领导又是同志,还是朋友”。经他与戏校干部、教师共同努力,戏校培养出了杨秋玲、刘长瑜、李维康、耿其昌、-等大批优秀毕业生。此间,还和他人合作改编了京剧《碧波潭》《四川白毛女》《卖水》等剧本,并参与《新白兔记》《白蛇传》《卖水》等剧目的唱腔设计,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戏曲教育的文章。“文革” 时期遭到破孩,去解放军天津警备区农场劳动。1978年1月恢复工作,出任戏校中共领导小组组长。 198 0年戏校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史若虚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院长。1982年《史若虚戏曲教育论文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获中国戏曲学院著作一等奖。1983年7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