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市> 沂南人物

刘心甫

[公元1880年-1957年]

刘心甫为[公元1880年-1957年]

  刘心甫(1880—1957)名印矩。沂南县上高湖村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到东昌府(今聊城)会同其他同盟会员,到北京参加革命。1916年, 在家中办起新式学堂, 并亲自任教。不久,又办起了高湖小学和岸堤小学。1928年,被沂水县政府聘为县视学员。1936年秋,他被推举为崖子乡乡长。“七七”事变后,他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离职回家,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 他送近百名学生、亲属和3个儿子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他被选为岸堤乡乡长。虽年近花甲,仍身挎匣子枪,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大众日报》载文称赞他的演讲。为筹军粮,他把自己的家定为交粮重点户,对家人说:“我们就是吃野菜、南瓜,也不能让同志们饿着肚子打鬼子。”1940年,他当选为县参议员, 积极组织士绅名流参加抗日斗争,发动100多位爱国老人,成立抗日团体——耆老会,并任会长。1942年,《大众日报》载文称赞“在心甫先生领导下的沂南耆老会的会员,不仅在平时能以乡里长老的身份示范乡里,协助政府推行抗战法令,并且能在敌人残酷的‘扫荡’中,一体中华民族正气和山东人民的斗争传统,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盘据在附近的日、伪军曾3次派人袭击他。同年5月14日,他的两个儿子回家探亲,突遭伪军偷袭,长子刘禹田逃出村外,次子刘曰疆中弹牺牲。刘心甫被绑,受到拷打,拒不屈服。敌人被击溃后,他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劝说家人“不要哭,要和鬼子汉奸斗争到底”。《大众日报》以《壮哉刘老》为题,赞扬他“宁为战死鬼,不为阶下囚”的高贵品质。1944年5月任县参议会驻会议员。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县政府人民委员,不顾年迈,一直为革命事业奔忙。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