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度
[公元1899年-1985年]
刘淑度为[公元1899年-1985年]
刘淑度(1899—1985)名师仪。女。祖籍德城区长庄乡北厂村,后定居北京。著名篆刻家。1918—1930年,刘淑度先后就读于保定高级小学、上海神州女子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曾给著名文史专家郑振铎当助手,参与编纂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库》《李长吉诗集》《岑参诗集》;标点了《二十四史儒林和文苑传》。1935年秋应中国古史学家顾颉刚之邀,到史学研究会历史组管理乙部图书。抗日战争中离开北平到南京图书馆,初任编目工作,后为庋藏部主任。1945年秋转入教育界,在南京第二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调至金陵大学附中。1958年在南京第十中学退休后回北京定居。她潜心于篆刻艺术, 成就斐然。1927年9月拜齐白石为师,技艺大进。1929年秋,齐白石赞誉她“吾弟子数年来技艺大进,与吾乱真”、“已成女子篆刻家先驱”。她追随齐白石15年,得其真传并有发挥创造,成为拥有千石的篆刻大家。齐白石曾亲刻“千石印室”印章相赠,并为她的印谱集作序。1933年,刘淑度为鲁迅与郑振铎合作辑刻的《北平笺谱》 精刻名印,1934年1月出版,深受日、英、法、苏等国木刻艺术家欢迎。她曾为鲁迅、钱玄同、许寿裳、朱自清、郭绍虞、郑振铎、谢冰心、李苦禅等名人治印。其中受鲁迅嘱托镌刻的“鲁迅”、“旅隼”两方印,深得鲁迅珍视,常在书籍及所著封面上使用,今已珍藏于“鲁迅博物馆”。“文革”期间,刘淑度家藏的精刻印章、丹青名作、善本古籍、稀有印谱等被“造反派”掠走6800多件,后在落实政策时找回少部分,她从仅有的500方印中选出100方,自撰说明,于198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淑度百印集》。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帮其整理了仅存的部分印草,名为《刘淑度刻石残存集》。刘淑度桑梓情深,精心刻治了一方“家在德水之阳”朱纹印章,表示对故里德州的怀念。临终前,她将珍藏多年的稀世珍品献给国家,并将平生所得稿费、奖金1.28万元,委托中国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捐献给德州,作为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费用。1985年病逝于北京市。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热门排序
- 1 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人物介绍
- 2 现代三圣人物介绍
- 3 历史事件《官渡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 4 饮中八仙人物介绍
- 5 汉园三诗人人物介绍
- 6 南宋四元帅人物介绍
- 7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人物介绍
- 8 汉朝皇帝人物介绍
- 9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人物介绍
- 10 建安七子人物介绍
- 11 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人物介绍
- 12 中国历史上加九锡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