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蓬莱人物

慕湘

[公元1916年-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慕湘为[公元1916年-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慕湘 (1916~1988)
  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延安军政学院。1934年任《蓬莱日报·尘烟》文艺周刊主编,1936年后历任太原县牺盟特派员,抗战总会第二支队政治主任,晋绥八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秘书,绥蒙军区陶集支队政委,绥蒙军区骑兵旅政治部组织科长,65团主任、政委,33师政治部副主任,107师代理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长、组织部长,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澜(三部曲)》(《晋阳秋》、《满山红》、《汾水寒》)等。
  慕湘1930年考入莱阳乡师,“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指定为校党组织负责人。1933年上半年,因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被学校开除。下半年入济南正谊中学读书,后校方知其为中共党员,年底又被开除。回到蓬莱后,慕湘团结一批进步青年,组织尘烟文艺社,为当时的《蓬莱日报》副刊《尘烟周刊》撰稿,宣传进步思想。不久,又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1935年胶东“一一·四”-失败,慕湘-出走天津。在津期间参加“一二·九”-,举办“义教团”,秘密组织农民救国会,后调太原牺盟会。1937年7月任山西太原县牺盟会特派员。太原失守后,他组织起一支游击队,任战地动员总会太原支队政治主任。后任山西新军临时指挥部36团营政治委员,率部艰苦奋战,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大力发展地方武装,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赴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结业回到晋西北,入晋绥党校参加整风。因其地下工作一段历史无人证明,遭康生“抢救运动”破孩,平反后负责党校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慕湘历任绥蒙军区陶(林)集(宁)支队政治委员、骑兵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4团政治处主任、65团政治委员、绥远军区第33师政治部副主任、107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代理政治委员等职。其间,他严格要求部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大青山改造起义部队过程中,冒着生命危险,粉碎了 军官的破坏,终于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率领这支部队抗美援朝,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1952年归国后,历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和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 经历历史事件:

抗美援朝 1951年赴朝,任志愿军第三十六军第一百零七师副政委 (公元1950年--公元1953年)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