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特别行政区>

黄旭

[公元1921年-1996年]

黄旭为[公元1921年-1996年]

  黄旭(1921—1996)
  原名黄华旭,民国10年(1921)10月出生于香港,原籍三乡雍陌村。1938年,在五区(今三乡镇乌石)中学读书,受校长、中共党员孙一之影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经黄友涯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山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队”),任第一战士队队长。1939年7—9月,日军先后2次进犯中山横门,其带领抗先队,与来自全县各地抗先队员、妇女协会会员共1000多人,一起进行抗敌和救护工作。战斗结束后,其转到沙边(今属火炬开发区)学校任教师。石岐沦陷时,中共党组织为及时掌握敌情,在石岐太平路蒌园附近开设一间书店,其为店员,每天以卖书作掩护,转换情报,并安排两位女同志在太平路以卖菜来收集情报,将情报安全转给领导。1940年下半年调到沙溪塔园,以开办杂货店作掩护,开展交通联络工作,经常奔走于一、二、九区送情报,把文件藏在牙膏管内,避过敌人的搜查,从未出过差错。1941年底,调到顺德西海、番禺大岗一带工作。翌年,调返中山,在五桂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主要任务是交通联络,后负责情报工作。珠江纵队成立时,任第一支队情报站站长。抗战胜利后,珠江纵队主力转移东江,部分北撤,其与31位队员留下坚持武装斗争。1946年8月,接替调往澳门工作的曾谷,任中山特派室政治特派员。与留下的队员分散隐蔽于五桂山和凤凰山,在山区群众的支持保护下,保存武装力量并逐步发展壮大。1947年秋,带领队员杀敌锄奸,发动群众开展反征兵、征粮、征税斗争。1949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山县委书记。贯彻上级指示,发展中共党员,健全党组织机构,为迎接中山解放做准备。通过民盟苏翰彦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做工作,促使库充的国民党军一个连起义。8月,与国民党中山县 局局长陆文浩在香港九龙红梅饭店见面,进行细致的-工作,使陆文浩下决心起义,在陆文浩的影响和苏翰彦的帮助下,国民党中山县 局4个保警营相继起义。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简称“独立团”)成立,其任团政委。10月中旬,中共中山县委在五桂山区长江乡(今属东区)召开各阶层、各级政府代表和孙中山故乡纪念中学、山区各小学师生参加的大会,宣布中山县人民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岐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成立。10月30日清晨在长江乡大鳌溪村学校广场举行1100多人参加的入城仪式上,其作为独立团政委、军管会主任发表讲话。接着与独立团团长梁冠,县长谭桂明,副县长、石岐军管会副主任黄乐天等率领中山独立团向县城石岐挺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石岐仁山会师,中山宣布解放。随后独立团与兄弟部队一起乘胜追击逃往海岛的残敌。中山解放初期,其全面负责中山的党政工作。后历任中共珠江地委土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粤中区党委检查组组长、中共珠海县委书记。1954年6月因国家发展轴承工业,被调往河南省洛阳轴承厂(中央三厂),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其间被选派到苏联深造1年多)。1961年春任专家工作组组长,带领洛阳轴承厂7位技术专家到朝鲜,用1年多时间帮助建成朝鲜轴承厂并投入生产。1965年任机械部工作组副组长,到贵州安顺虹山机械厂蹲点。1970年3月奉中央决定支援三线建设,由洛阳轴承厂筹建湖北省襄阳轴承厂(中央四厂),与洛阳轴承厂其他领导成员和工程师一起,带领800多位技术骨干到襄阳,并说服自己的家属随迁。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出色完成建厂任务,后任襄阳轴承厂党委副书记、厂长(正厅干部)。1977年被选为湖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10月任中国轴承出口联营公司副董事长。在外工作期间多次为中山的工业配套供应轴承,提供设备。1985年11月离休后返中山定居,任中山易地离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中山老战士联谊会会长、中山市经济技术咨询中心董事长,不遗余力,为中山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帮助。支持中山中共党史工作,献出一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珍贵文献资料。1996年8月8日在中山病逝。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