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人物

刘溥霖

[清][公元1888年-1915年]

刘溥霖为[清][公元1888年-1915年]

  刘溥霖(1888~1915.12.4)又名刘光,字季瞻,又字筱唐。山东沂水人。其父刘次哲是同盟会会员,1912年曾任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其长兄彤霖、次兄湛霖、三兄淦霖均为山东同盟会成员。刘溥霖自幼读书,17岁时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进入革命党人刘冠三在济南创办的山左公学学习。同年由刘冠三介绍,加入同盟会(一说次年加入)。后因学校被官方查封,刘溥霖于三十四年(1908年)入青岛震旦公学,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参加革命活动。年底学校被封,他-返回家乡。宣统二年(1910年)携妻赴济南继续求学,入农林学堂办的农会讲习班学习。这年秋天其妻病逝,从此他妻亡不续,有家不归,全身心投入到反清革命事业中。宣统三年(1911年)考入按察司筹办的法官养成所,同时在鹊华桥东侧路北开设“宜春轩”钟表铺,作为革命同志联络点。刘氏兄弟同萧兰池、蓝毓昌、赵光、王玉珂等革命党人常聚于此,秘密策划革命大计。是年11月,聚集济南的山东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策动山东独立。但不久,山东独立被取消,反动当局对革命势力大肆镇压。刘溥霖毫不畏惧,仍留在济南,并加紧准备武装斗争,将“宜春轩”扩大门面,移至商埠五里沟,以便开展活动;又让蓝毓昌在商埠万紫巷开设“万顺恒”洋货店,作为联络分部。同时,他还与避居青岛的刘冠三取得联系,购置一批武器运至济南,待机而动。
  当时张勋据守徐州,与革命为敌,且多次得到袁世凯通过津浦铁路接济的军火,对南北革命事业形成很大威胁。因贯通津浦铁路的黄河大桥尚未建成,火车靠轮渡过河,刘溥霖等计划埋伏于济南城北泺口渡口附近,寻找时机夺取或炸毁军火。若遇张勋过此地,即予狙杀以除民贼。不料计划被侦知,12月10日凌晨,济南巡防营突然包围“宜春轩”、“万顺恒”两店,刘溥霖三兄弟及孙绍周、萧兰池等18人被捕,刘溥霖大腿被刺伤。此事轰动全城,各界人士纷纷指责反动当局,设法营救。1912年2月15日,刘溥霖等人全部获释出狱。
  刘溥霖伤体渐复,转赴徐州任革命军第三十九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12年冬前往济南,进入留日预备学校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山东都督靳云鹏大肆搜捕残杀革命党人。刘溥霖处境十分危险,这年冬天避赴北京,准备投考北洋大学。不久,靳云鹏指名捉拿,他-逃往山西太原,主办《公益报》。仅三个月报馆便被查封。返京后局势更加险恶,于1914年4月转赴日本。同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斗争。刘溥霖抵日后即谒见孙中山,受到赞许。1915年1月7日,孙中山正式委任刘溥霖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派他回国开展讨袁斗争。
  1915年5月,刘溥霖与方刚由日本回到青岛,从事反袁准备工作,不幸被捕。11月26日被“引渡”到济南,关押在靳云鹏的军法处狱中。12月4日凌晨被枪杀于东门外柳园(一说南门外)。其陵墓在今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