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永新人物

刘俊秀

[公元1904年-1985年]

刘俊秀为[公元1904年-1985年]

刘俊秀
  刘俊秀(1904~1985),1904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西永新县象形乡灌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就为地主家放牛,14岁时在地主家打了三年长工。1926年投身农-动,任乡农协主席。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刘俊秀当选为中共丰陂支部书记。1930年2月至10月刘俊秀先后带领农民赤卫队,参加了九次攻打吉安城的战斗。1931年10月,刘俊秀担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在此期间,他积极工作,多次受到表彰。1933年,刘俊秀被选为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并经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推荐到中央苏区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4年8月,刘俊秀被任命为红六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不久,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成立,他先后担任永沅、燕桑等中心县委书记,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刘俊秀又回到部队随军行动。他主要负责筹集粮食;参加侦察探寻行军路线;保护军团-安全。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他对张国焘0党中央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坚决的 和斗争,被张国焘撤销职务,贬为普通战士。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刘俊秀恢复职务随西路军西进。1937年1月,西路军在高台遭到马步芳军队袭击,兵败祁连山。刘俊秀挺身而出收集被打散的西路军战士350多人组成一支游击队,自己担任政委兼党支部书记 ,冲破敌军包围。刘俊秀率领游击队历时3个多月,行程6千余里,终于找到了红军主力,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对刘俊秀在长征和西征中表现出的百折不挠,英勇斗争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1938年1月,刘俊秀被中央任命为晋绥临时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他深入到各县调查了解情况,发动群众献粮献物,完成了筹粮、筹军衣的任务,受到贺龙的称赞。他与省委其他同志一道领导抗日力量与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1945年4月23日,刘俊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出席了党的“七大”。会后,刘俊秀先后担任新九旅干部大队政委、中共吉林省委-部长、吉东地委、延边地委副书记等职务。在此期间,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区土改和支援前线工作之中,为保证革命战争需要,解放全中国,竭尽全力,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
  新中国建立后,刘俊秀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第一任组织部长。他为人唯贤,公道正派,要求严格,与人为善,从不挟嫌报复,对自己要求更严,从不文过饰非。50年代,任江西省委-书记,分管农业。他跑遍全省山区和平原,写下了82个县的调查材料。他熟悉农业、了解农村、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关于南方水稻生产的《五个适时、五个合理》一书,对指导当时农业生产作用颇巨。毛泽东为赞他为“农业专家”。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江西省的水利条件,改变江西省电力落后的状况。1956年,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兴建怀林、万安两天水电站。刘俊秀先后担任两大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为电站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1961年,刘俊秀亲自主持了江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赣抚平原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为70余万亩良田旱涝保收创造了条件。文革中,刘俊秀身心遭到极大推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俊秀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为全省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不顾自己76岁高龄,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奔波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振兴江西农村经济做出了贡献。1985年8月8日,刘俊秀在南昌病逝,终年81岁。遵照他生前遗嘱,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万安水电站大惧船闸奠基石盒内。
  刘俊秀是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党性强、是非分明、不趋炎、不苟同,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在生死攸关的严峻时刻,从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了毕生精力,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党员。

  象形乡 象形乡 面积:159k㎡ 人口:28296人 邮编:343404 代码:360830211 辖石塘、高田、马家、桥头、新风、合心、五团下、莲太、花溪、琥溪、柘溪、黎江等12个村委会。乡0驻琥溪村。 象形乡地处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北部,属半山区半丘陵乡,区域面积159公里,全乡共辖12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114个村小组、总人口29390人、总户数598…… 详细++   刘俊秀相关

第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贺敏学 (1904~1989)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
吴藻溪 (1904~1979)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
沙文求 (1904~1928) 沙氏五兄弟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戴蔚霞 (1904~1935) 江苏省徐州邳州
何赤 (1904~1990) 海南省三亚
+ 更多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吴贻芳 (1893~1985) 中国第一个女大学校长 江苏省泰州泰兴
杨振铭 (1910~1985)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
李玉凤 (1940~1985) 福建省莆田市
倪端仪 (1893~1985)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郑宝武 (1963~1985)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张应易 (1919~1985)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 更多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