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林嘉美

[公元1868年-1946年]

林嘉美为[公元1868年-1946年]

  林嘉美(1868~1946),原名詹姆士·邬兹(James Woods),美国弗吉尼亚州人。林嘉美是他的中国名字,又叫林蔼士。慈善家,淮阴西医传入者。
  林嘉美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科毕业后,在纽约市医院任职三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方21岁的林嘉美便与同是医生的胞兄埃德加·邬兹(Edgar Woods),以及葛理翰(Jammisand Sophie)受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的派遣,来到清江浦,加入布道工作,并开始医疗服务,开淮阴西医之先河。其兄不久生病回国,林嘉美夫妇留下工作。因他排行第四,故大家称他林四先生,是淮阴仁慈医院的创办人。当时风气未开,民众对洋人很疑惧,不敢和他们接近,更不敢请他们看病。有人看到洋人展示的生理模型标本,大为惊诧,遂疑洋人施医目的在支割中国人器官肢体,谣言纷传,工作更难进行。林嘉美立意克服一切困难,要在中国社会立足。他为便于开展工作,留过辫子,穿中国袍褂,和各阶层人士做朋友。并免费出诊,送药上门,治好了疟疾、斑疹伤寒等多种时疫。其时,苏北水利不修,连年闹水灾。光绪三十二年、光绪三十四年、宣统三年(1911年)等年尤甚,哀鸿遍野,官府救助乏力。从光绪三十二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林嘉美从事各种赈济;引进山芋、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募乡民挖泄洪渠多条,应工者可得面粉。乡人遂呼所挖之渠为“洋沟”,所发面粉为“洋面”。其间,林嘉美因办赈和诊治灾病,竟染了一场伤寒,治愈后聋了一只耳朵,终身未能恢复。这些善举使乡人对洋人的观念大为改变,有病向他们求诊者愈来愈多。民国元年,林嘉美在水渡口附近(即今中医院所在地)买下片坟地,建西式3层楼房3幢,平房100余间。次年新房竣工后,门诊所由鸡笼巷迁入新址,正式命名为“仁慈医院”,林嘉美任院长。17年以后,苏北地区黑热病大流行,民国18年为高峰期。据该年3月至6月统计,仁慈医院门诊黑热病13545人,病重住院736人。此间,又在铁心坝搞了隔离医院等。医院还设过护理学校,该院遂成为苏北腹地规模最大的医院。民国24年,林嘉美因年事已高,耳聋更甚,院长之职由钟爱华接任。钟爱华任主治医师和院长期间,也做了不少善事,受到本地众多百姓的信赖与爱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机常来轰炸,仁慈医院为避轰炸,在屋顶上用白漆涂上USA大字,同时用竹竿高悬红十字旗。日机见此,掠顶而过,直扑淮阴城内。因此医院成为附近老百姓的避难所,每当空袭警报敲响,老百姓扶老携幼蜂拥而至,医院则敞开大门,尽量收容。抗日战争初期,仁慈医院还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抗日负伤的将士。民国35年,林嘉美去世,终年78岁。
  
同年(公元186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