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人物

陈宝应

[南北朝]

陈宝应为[南北朝]

  陈宝应,福建候官(今福州)人,生年不详。其家本是闽中土著世家大姓。南朝梁时,晋安郡经常爆发土著大姓反对官府的武装斗争,其郡将、长吏,累次被杀。陈宝应之父陈羽本是郡中豪强,颇有才干,经常从中谋划,扩充势力,后又投靠官军,消灭各大姓势力,从而掌握晋安郡的兵权。梁太清二年(548年),梁将领侯景发动叛乱,直攻建业(今江苏南京),各地豪族乘乱而起,割据一方。梁大宝元年(550年),陈羽以武力逼走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自主郡政,因年老,命陈宝应典兵。当时,-东境闹饥荒,会稽尤甚,饿死者十占七八,饥民多卖身求活。时晋安丰收,陈宝应乘机发兵,从海道攻占临安、永嘉、会稽、余姚、诸暨等地。又运去大量谷米,取回大量玉帛、人口,-间能驾驭舟车者也多投归闽中。陈氏由此资财大增、兵多将广,晋安的势力一时强盛。大宝二年(551年),梁朝平定侯景之乱,承认陈羽、陈宝应割据闽中的事实,任陈羽为晋安太守。绍泰元年(555年),陈霸先攫取梁朝的辅政大权,陈羽请归老,求以郡政传给陈宝应,获准;陈宝应因被授为壮武将军、晋安太守。绍泰二年(556年),加封候官县侯,食邑五百户。这时陆路兵乱不通,陈宝应乃从海道至会稽上贡。梁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取梁敬帝萧方智而代之,国号陈,改元永定。同年置闽州,辖建安、晋安二郡,授陈宝应持节散骑常侍、信武将军、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陈天嘉元年(560年),陈文帝继位,为笼络地方割据集团,进陈宝应为宣毅将军,加陈羽光禄大夫,并把陈氏一族编入宗室籍,其子女不论大小皆封爵。
  陈宝应为巩固对闽中的统治,与割据浙、赣的留异、周迪结成联盟,并娶留异女为妻。永定三年(559年),陈朝开始实行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的政策。先是派萧乾为建安太守,想从闽江上游削弱陈宝应的势力,但因陈宝应阻挠,萧乾无法到任。至天嘉三年(562年),陈朝派遣司空侯安都领军攻浙江留异,陈宝应出兵支援,不敌,留异父子奔福州投陈宝应。同年,陈朝又派江州刺史吴明彻率军攻江西周迪,陈宝应也出兵、粮资助周迪。天嘉四年(563年)正月,周迪兵败,单身越岭,亦奔福州投附陈宝应。文帝盛怒之下,取消陈宝应的宗室属籍,发兵讨伐。派都督章昭达军由陆路、益州刺史领信义太守余孝顷军由海道,两路夹攻闽地。陈宝应率军据建安湖漈,结水栅山寨以阻-前进。天嘉五年(564年),章昭达命军伐木结筏,乘溪水涨急时流放之,冲破陈宝应兵寨水栅,而后水陆急攻,适余孝顷率海路军至,陈宝应兵大败,率其子南逃,至莆田被俘。陈宝应及全家子弟20人被押送建康(今南京)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