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玻尔

[公元1885年-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为[公元1885年-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

玻尔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原名: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享年77岁),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885年10月7日,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本哈根大学的
  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爱好足球,曾经和弟弟哈那德·玻尔共同参加职业足球比赛。
  1903年,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
  1907年,玻尔以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得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的金质奖章,并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分别以关于金属电子论的论文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英国学习,先在剑桥J.J.汤姆孙主持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几个月后转赴曼彻斯特,参加了曼彻斯特大学以E.卢瑟福为首的科学集体,从此和卢瑟福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
  1912年,玻尔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
  1913年初,玻尔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时,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研究原子结构,通过对光谱学资料的考察,写出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长篇论著,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一模型电子环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外层轨道比内层轨道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较外层轨道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果外层轨道的电子落入内层轨道,将释放出一个带固定能量的光子。
  191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
  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在此后的四十年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1921年,玻尔发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长篇演讲,阐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对周期表中从氢开始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作了说明,同时对周期表上的第72号元素的性质作了预言;
  1922年,第72号元素铪的发现证明了玻尔的理论,玻尔由于对于原子结构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也在二三十年代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
  1923年,玻尔接受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玻尔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玻尔认识到他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只是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混合。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描述微观尺度的量子过程的基本力学。为此,玻尔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即宏观与微观理论,以及不同领域相似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互补原理指出经典理论是量子理论的极限近似,而且按照互补原理指出的方向,可以由旧理论推导出新理论。这在后来量子力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玻尔的学生海森堡在互补原理的指导下,寻求与经典力学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的各种具体对应关系和对应量,由此建立了矩阵力学。互补理论在狄拉克、薛定谔发展波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签名。
  签名。
  在对于量子力学的解释上,玻尔等人提出了哥本哈根诠释,但遭到了坚持决定论的爱因斯坦及薛定谔等人的反对。从此玻尔与爱因斯坦开始了玻尔-爱因斯坦论战,最有名的一次争论发生在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提出了后来知名为爱因斯坦盒子的问题,以求驳倒不确定性原理。玻尔当时无言以对,但冥思一晚之后发现巧妙的进行了反驳,使得爱因斯坦只得承认不确定性原理是自洽的。这一争论一直持续至爱因斯坦去世。
  1937年5、6月间,玻尔曾经到过中国访问和讲学。期间,玻尔和束星北等中国学者有过深度学术交流,玻尔称束星北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大师。束星北的文章《引力与电磁合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非静力场解》是相对论早期的重要论述。
  1939年,玻尔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丹麦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3年玻尔为躲避纳粹的破孩,逃往瑞典。
  500丹麦克朗正面印有尼尔斯·玻尔的头像
  500丹麦克朗正面印有尼尔斯·玻尔的头像
  1944年,玻尔在美国参加了和 有关的理论研究。
  1945年,玻尔回到丹麦,此后致力于推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947年,丹麦政府为了表彰玻尔的功绩,封他为“骑象勋爵”。
  1952年,玻尔倡议建立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并且自任主席。
  1955年,玻尔参加创建北欧理论原子物理学研究所,担任管委会主任。同年丹麦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玻尔被任命为主席。
  1962年11月18日,玻尔因心脏病突发在丹麦的卡尔斯堡寓所逝世,享年77岁。去世前一天,他还在工作室的黑板上画了当年爱因斯坦那个光子盒的草图。
  1965年玻尔去世三周年时,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被命名为尼尔斯·玻尔研究所。1997年IUPAC正式通过将第107号元素命名为Bohrium,以纪念玻尔。
  其子奥格·尼尔斯·玻尔也是物理学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相关
世界上最伟大的100位科学家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王大鹏 (1885~1929) 海南省琼海
王伯群 (1885~1944) 李鸿祥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
纪振纲 (1885~1946)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夏慕尧 (1885~1948) 江苏省徐州邳州
孔伯华 (1885~1955)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
+ 更多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
陈怀教 (1882~1962)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司徒雷登 (1876~1962) 美洲美国
刘伯戈 (1911~1962)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钱大喜 (1895~1962) 山东省聊城市
鹿巧玲 (1911~1962)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
陈剑 (1916~1962)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
+ 更多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