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人物

余志宏

[公元1916年-1972年]

余志宏为[公元1916年-1972年]

  余志宏
  (1916-1972)
   中共湖南省工委-工作小组组长,湖南大学军代表兼秘书长。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6年出生于醴陵县东乡一个穷秀才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长大。先后就读醴陵县开明小学、长沙广雅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醴陵任第二高级小学教师。1937年秋考取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后,思想进步很快,决心放弃学业,投身抗日救国洪流。1938年春到湖南桂阳从事民众训练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回到醴陵,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秘密工作,任县民训总队指导员。1939年春,在中共醴陵中心县委领导下,利用伯父余湘三存放在家的30条 ,组织醴陵县荷里乡人民抗日自卫队,领导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同年冬,因醴陵党组织遭破坏,离开家乡前往中山大学复学。在进步教授、经济系主任王亚南的教导下,他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经济学理论,并与进步教授李达、卓炯等建立了密切关系。1943年夏大学毕业后,先后任醴陵简易乡村师范教师、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经王亚南介绍到湖南省政府任专员,负责筹办《展望》杂志。该刊停办后,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的秘书。此时,他与中共湖南省工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根据省工委书记周里的指示,利用特殊身份,广泛收集军政情报,积极开展-工作。1948年6月,王东原被免去省政府主席,他也离开了省政府,到湖南大学任讲师。他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争取新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走和平道路。他任省工委-工作小组组长,在省工委领导下,与-组成员一道,积极而又稳妥地开展-策反工作,争取程潜及国民党湖南党、政、军中的中、上层人士站到人民方面来。他通过与程潜关系密切、思想倾向进步的湖南省政府顾问方叔章和程潜的族弟程星龄等,对程潜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使之逐渐转变了认识。从1949年1月起,他代表中共湖南省工委与程潜代表程星龄多次就湖南和平起义有关事宜进行商谈。在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从武汉调到长沙任长沙警备司令后,他代表省工委与陈明仁的亲信兼代表李君九等多次碰头,传达省工委的意见,商讨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协调程潜与陈明仁的行动。1949年4月底,应程潜要求,他代表中共湖南省工委负责人与程潜见面,提出了释放一切政治犯,负责保护国家财产、机关、档案和工厂、交通、桥梁,不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等0要求,程潜基本上接受并做到了。当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他根据省工委指示,动员程潜、陈明仁写个备忘录,承认接受中共关于和平谈判的八项原则,程潜欣然同意,于1949年6月向中共湖南省工委递交了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备忘录,表达了起义的决心和愿望。党中央、毛泽东立即作出了用和平方法解决湖南的决策,湖南和平起义进入具体实施阶段。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8月5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市区,湖南宣告和平解放。
  湖南和平解放后,任接管湖南大学军代表兼秘书长。1951年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到武汉大学任临时党委副书记兼副教务长。1956年辞去校部职务,协助校长李达重新创办哲学系,任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62年起接替李达任系主任。“文革”开始后,被打成“李达三家村”的黑干将,遭到诬陷和破孩。他以诗言志:“唯有忠心存大节,却无罪史辱畸躬”、“丹心夜夜照明月,未记生前死后名”。
  1972年10月含冤去世,终年56岁。1980年,武汉大学党委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里撰写了一副挽联,概括了他的业绩和风范,其联曰:
   坚持革命,忠于人民,忆和平解放三湘,资君大力;
   冤屈喜昭,贤才痛失,昕呜咽江流四水,和我悲歌。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