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人物

袁励衡

[银行家,中国银行业之父]

袁励衡为[银行家,中国银行业之父]

  据清史《灵璧志略》记载,乾隆二十一年,江苏江阴人贡震任灵璧县知县。时值大清“康乾盛世”,国富民强,国库充裕,贡震利用本县丰富石材资源,大兴土木,在灵璧县城原有明代所建土城墙基础上开山取石,烧土为砖,修建了在淮河以北各县中最气派、最坚固、外青石上大砖垛的城墙,并在东西南北关上修建了飞檐陡壁楼阁式“墙门楼”,非常壮观。
  清朝末年,常州武进人袁励衡受朝廷委派,任灵璧署知县(1908-1909)。江南水乡,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袁励衡祖上五代都在朝廷做官,其父袁学昌为光绪五年举人,曾任全椒县知县、湖南提法史等职,其母曾懿为清末著名女中医和诗人。他家可谓典型的累世书香、仕宦之门。二哥袁励准为清末翰林,做过宣统皇帝的老师。精于书法,造诣颇深,配之袁氏功力醇厚的馆阁体闻名于朝野。据史料记载,中南海南门牌匾“新华门”三个遒劲有力、磁青底金的大字就是袁励准书写,至今还受到人们称赞,为此袁世凯特准拨付五百块银元作为润笔费。
  袁励衡在灵璧县为官期间,励精图治,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公正无私。不是公事或坐堂他不穿官服,夏天便服布鞋、冬日棉袍草毛窝。南乡北乡长约三百里,他时常微服出行,洞察民情,访贫问苦,开仓赈济,兴修水利,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的赞扬和爱戴。
  1909年8月的一天,秋雨连绵,县城东关外来了一位头顶兰花头巾、身穿旧衣、手挎竹篮的六旬老太。秋风萧索,道路泥泞,街道两旁的小商店和小饭铺都关门了。老太太见有一个烧饼铺,棚底下有个炉子,火还未熄灭,就到这家拍门,开门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问明来意后就把老人家请进店内,烧锅送上热水热饭。并按老人的吩咐整理了一间极为干净的房子供其歇息。老妇人白天进城消闲,饭时即返,店主名叫吕维周,虽然好奇,但从不打听,只管把老人家服侍周到。
  这一天老妇人把吕维周叫到面前说:“维周,我看你为人忠厚老实,又很机灵,想认你做干儿子,你愿意吗?”吕维周听了,当即应允,双膝跪地,给老人家磕了三个头,叫了三声干妈,老人家高兴地合不拢嘴。接着母子俩又拉起了家常,老太太问:“孩子,听说你这县里的知县姓袁,他干得咋样?”吕维周立即答道:“干妈,你有所不知,这个知县是常州武进人,咱灵璧老百姓都说他是一位青天大老爷,为官清正廉洁、办事公道、兴利除弊、一心为民,他来灵璧做官,是咱们的福分!”老太太听了,眉开眼笑,连连颔首。
  第二天早饭后,老人从头上拔下一根簪子,交到吕维周手中说:“你今天进城卖烧饼,顺便到衙门帮我办件事。”吕维周说:“干妈,你有啥事?”老太太说:“你去把袁知县请到这里来,我想见见他。”吕维周说:“我一介平民,他平常事务繁杂,万一请不来咋办?”老太太说:“你拿这根簪子去试试吧。”吕维周挎篮烧饼到衙门口说有事找县太爷。衙役看小伙子衣冠不整,又是卖烧饼的,就不想通报,吕维周急了,和当班衙役理论起来,争吵声越来越大,恰巧袁知县正在县衙,连忙出来问个究竟。衙役向他禀明原委,袁知县当场就把衙役数落了一通,然后和颜悦色地问:“小兄弟,有啥事找我?”吕维周顺手把簪子呈上,袁知县接过簪子看了一下问:“此人现在哪里?”吕维周说:“她已来我家十多天了。”袁知县说:“请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我忙完手头公务就去。”向吕维周问明住址后,当晚袁知县就到吕维周家和老人见面,原来这位老太太就是曾懿。她担心儿子做官不清不廉才有意乔装打扮,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暗访。曾氏勉励袁励衡要牢记袁氏祖训,弘扬光大家风,做官要一心为民,不得徇私枉法,祸害百姓,袁励衡连连点头称是。曾氏最后告诉儿子:“维周这孩子忠厚老实,机敏正直,将来必有出息,我已把他认作干儿子,你要好好-他。”吕维周向袁知县跪下磕头,袁励衡连忙把他扶起,母子三人一同叙话。
  袁氏任满奉调时,城里商户、市民沿街在家门口、店门口摆放香案,送匾献酒。还有的人高举着明镜,端着盛水的盆钵将他团团围住,不忍让他离去,感谢他办事公道、廉洁清正。袁励衡看到此情此景,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为了感谢灵璧百姓的厚爱,于是脱下一只靴子作为回赠,表示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灵璧父老乡亲的真情厚谊。
  袁励衡离开灵璧后到开封银行任经理,参与创建民国交通银行,并出任交通银行第一任行长,成为民国期间有名的金融家。虽是高管,他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许。据史料记载,袁励衡在书法、绘画上颇有功力,尤喜扇画又精于汉隶,现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古玩字画商店还存有他的真迹墨宝。
  他在子女教育上更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为国家培养出一群在社会上、文坛界享誉盛名的优秀儿女。大女儿袁晓园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青年时代赴法国勤工俭学,1936年回国任厦门市税务局副局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税官,1945年任国民政府驻印度领事馆副领事,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1947年定居美国,1953年任联合国总部秘书。1970年代她作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率团访问祖国,受到了宋庆龄、周恩来、-的接见。1985年,她带着半个世纪的风尘,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离夫别子,放弃美国国籍只身回到祖国定居北京,受到-、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连任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委。她将积蓄的六万美元悉数捐给慈善事业,又任国内六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汉字研究会会长、国际书画研究会会长等职。袁晓园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诗书画相互辉映,表现出她的满腔爱国情怀和艺术青春活力。2003年11月17日,102岁高龄的袁晓园在众多晚辈的呼唤声中,安详地离开人世。袁励衡三女儿袁行恕是诗书画俱佳的江南才女,其女儿琼瑶受到外祖父袁励衡和她的影响颇多,酷爱写作,是台湾著名高产小说家,其作品大多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还珠格格》系列等迷倒了无数青年男女。袁励衡四女儿袁静写了《新英雄儿女传》,影响了几代热血青年,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袁励衡两个儿子都曾留学法国,成为社会活动家和实业界人士。
  当年袁励衡走后,留下的那只靴子,被后人尊称为“袁公靴”,灵璧县城的乡绅用箱子装着,开一面口,挂在灵城东关城楼的飞檐下,供进出城门的人们瞻仰怀念。直到1951年扒城墙,那只靴子才被取下,如今是否在世是不得而知。袁励衡虽然离开灵璧已过百年,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谈古论今说到“袁公靴”的故事时,仍然津津乐道,绘声绘色,对袁励衡充满敬仰之情。这正应了当今常说的两句格言:金杯、银杯,赛不过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