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人物

张震

[公元1914年-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张震为[公元1914年-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张震
  张 震
  (1914-)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4年10月出生于平江县长寿镇一个贫苦农家。1928年参加平江县青年反帝大同盟。1930年4月加入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军连政委、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0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科长、省委军事部参谋长、新四军支队参谋长、抗大四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十一旅旅长兼淮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第一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10月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62年9月任院长。1966年至1970年,在“文革”中受冲击,后下放武汉钢铁公司劳动。1970年12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葛洲坝水利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1975年8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78年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1980年1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85年任国防大学校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1992年10月当选为-副主席。他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十四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他南征北战,屡建功勋。长征初期的界首光华铺阻击战,他随第十团与敌血战两天两夜,团长和继任团长以下阵亡400多人,以血肉之躯阻止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向湘江边推进,掩护兄弟部队渡过湘江。到达陕北后,参加了东征战役和山城堡战斗,巩固了陕北革0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1937年3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提前从抗大毕业,化名张中天,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后到河南确山竹沟镇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任省委军事部参谋长。在彭雪枫直接领导下,发动青年、学生抗日,开办教导队,改造抗日队伍。1938年9月率部挺进豫东,根据平原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部队作战数10次,共毙伤俘敌伪军1800余人,缴获大批0弹药。1939年11月所部发展到9个团,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7月,新四军第六支队与八路军黄克诚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他协助彭雪枫、黄克诚率部打击敌伪,发展武装,建立政权,有力地推动了淮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他参与指挥了淮北反“扫荡”战斗和反顽斗争。1946年12月,率部参加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宿北战役,歼敌两万多人,开创了解放军一次歼敌3个整旅的范例,对扭转鲁南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947年3月后,先后参与指挥莱芜、孟良崮等重要战役。1949年2月,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东南沿海的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率部担负了东、西海岸、平康结合部包括五圣山、上甘岭在内的防务,出色地完成了反登陆作战的各项准备,在夏季反击战役三个阶段的任务中,歼敌6000多名,有力地保障了第二十兵团的右侧翼安全,为战役全胜作出了贡献。
  1992年10月,他年届78岁,由邓小平点将,出任-副主席,与-一起协助-主持-的工作,直至1997年10月卸任。
  200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张震回忆录》。
  2015年9月3日17时,张震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