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张西曼

[公元1895年-1949年]

张西曼为[公元1895年-1949年]

  张西曼
  (1895-1949)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湖南省长沙县人,1895年6月15日出生。1908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就读。两年后,考入海参威俄国东方语文专科学校攻读政治经济学,曾赴俄彼德堡、莫斯科等地考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1914年回国后,在哈尔滨创办东华学校,作为革命活动的据点。1918年再度赴海参威,阅读了大量有关俄国革命的宣传材料,随即回到北京,与李大钊、-等创立社会主义研究会,成为国内最早接触社会主义学说的人士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和北京政府外交部俄文教员,创办中俄大学,又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校务委员兼法学院院长、教务主任。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时,他赴上海渴见孙中山先生,建议孙中山联合苏俄,学习俄共经验,改造国民党。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武汉国民政府政治顾问,并任武昌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大-。他设法营救被捕的进步学生。此后,任职或任教于南京政府教育部、北平大学法学院和陆军大学。在陆军大学任教时,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被国民党 排挤出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宣传抗日救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 政策,并断然拒绝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之职,退而从事边疆民族问题之研究,著有《西域史施新考》。1935年,在南京发起成立中苏文化协会,任常务理事,积极推进中苏文化交流。1936年出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积极支持南京各界救国会的工作。还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日战争时期,他以国民党老党员的身份,公开反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在《新华日报》、《中苏文化》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篇和文章,赞颂苏联红军,宣传联俄、联共。抗战胜利后,参与组织九三学社,当选为理事长。创办《民主与科学》杂志,任社长兼主编。同时创办革命诗社。当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内战时,他以国立中央大学教授的身份,站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运动的前列,同国民党 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恼羞成怒,开除他国民党党籍,免除其-职务,并对他的住所进行搜查。1948年底,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他秘密离开南京,到达解放区。他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中,积极参与筹备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1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4岁。周恩来亲笔题写:“张西曼教授之墓”。田汉在所作的《张西曼墓志铭》中写道:“权位不动,威武不屈,反帝与反封建,四十年如一日;风雪万里,追自由之光芒,埋骨于此,山岳皆香。”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