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张简荪

[公元1899年-1989年]

张简荪为[公元1899年-1989年]

  张简荪(1899—1989),家名宝鑫,号镜澄,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张家围)人。祖父张简堂为前清名孝廉,17岁中举,曾任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黄县知县。
  张简荪年少时,聪明好学,深得其祖父钟爱,民国初年,特地带他到北平读书。民国7年(1918)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后,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决心投笔从戎,以卫国保民,凭优秀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1922年毕业。其时,正值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他看到北方军阀争权夺利,互相混战,极为不满。深信只有贯彻孙中山实行-的主张,才能救中国,遂毅然回到广东,参加国民革命行列。1925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少校教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2月,调任广州黄埔军校(五期)中校教官。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校参谋等职。1929年至1930年,先后参加讨伐桂系军阀的白泥战役、花县战役和广西北流战役。因张简荪参与谋划有功,调升独立第一旅第一团团长。1931年独一旅扩编为独立第二师,张仍任第一团团长,驻扎梅县。同年冬,奉命调驻惠来,任少将副师长。在他的建议下,惠来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由他兼任副委员长,亲自规划,整理荒地,招集农民耕种,豁免赋税,并修筑两英圩至惠来的公路,还募集巨款,发动民众,将驻地旁边的乱葬坟墓迁到附近山坡,开辟两英圩新市场和两英中学校址,以繁华地方经济,发展民间教育。在建设南山期间,省拨公路款达200余万元,张分文不苟取,深受上司赞扬。
  1935年独二师编为第一军第三师,奉命调驻安远,不久又奉命调回广州。1936年张擢升第五军十五师中将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陆军六十二军参谋长,继任第四路军独立第九旅旅长。1938年10月参加广州近郊战役。1939年调任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高级参谋,参加潮汕战役。两次战役都击退了日军的进攻。1939年12月,张调任陆军暂编第二军参谋长,转战湘中南、粤西北等地。1940年1月,暂二军尚未编配妥善,就以弱旅抗击强敌,投入粤北战役,击溃从广州大举北犯之日军,收复英德、清远等失地。1941年2月芦苞战役,日军以优势兵力,猛烈进犯,并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战斗异常激烈。由于张简荪洞悉地形,出奇兵袭击日军后路,使日军腹背受敌,全线溃退,克服广州郊区重镇芦苞。这次战役,张简荪战功卓越,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电嘉奖,记大功一次,并颁给“干城奖章”一枚。同年10月,长沙告急,暂二军奉命北上驰援,参与阻击日军,解除了对长沙的威胁。1942年张晋升暂二军副军长,兼任肇清师管区司令,在湘南、粤西北一带坚持抗战,继续参加多次战役,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张简荪由肇庆调往南京,任中央训练团中将团员,获“忠勤勋章”及“胜利勋章”各一枚,以表彰其抗日功劳。
  1947年8月,张简荪以陆军中将退役,回广州赋闲。梅县各界闻讯,推请他回乡主政,经报请省府委任为梅县县长,于1948年元旦上任,同年11月奉命卸职。1949年5月离开梅县。1950年初由香港到台湾。
  张简荪到台后,初任兴华公司董事会秘书,后在苗栗“习文书局”任经理。1959年转入教育界,先后在新竹县竹东中学、彰化商业职校、嘉义县立东石农业职校、台湾省立东石高级中学担任文史教员、事务主任等职,直至1968年底退休。不久,住进台北市新建的松柏新村将军宅中,领取生活补助费过日。1979年被聘为第二届客属总会顾问;1988年被聘为世界客属第九次恳亲大会指导委员。1989年8月14日病逝于台北,终年91岁,遗体葬于台北县汶止镇五指山公墓。
   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刘国桢 (1899~1934)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俞鸿钧 (1899~1960)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朱勉躬 (1899~1963)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刘俊贤 (1899~1971)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梁水娣 (1899~1984)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
+ 更多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
侯声 (1903~1989)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
陈坦 (1911~1989)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邹建 (1922~1989)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
赖敬程 (1903~1989)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古世亮 (1910~1989)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李康节 (1913~1989)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
+ 更多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