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蕉岭人物

张帆

[公元1930年-1996年]

张帆为[公元1930年-1996年]

  张帆(1930—1996),家名宏海,笔名缅英。兴福镇神岗村瑶岭人。高中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后考入梅县银行学校。1952年先后任蕉岭人民银行秘书、行长。后任蕉岭神岗大乡党委书记及在梅县地区外贸局工作。1959年调广东省委工作,继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交政治部科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省人民政府首任法制局局长(厅级)。
  张帆为人忠厚,热爱工作,爱国爱乡。热心为故乡的建设事业出谋献策。当年蕉岭请求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建河西公路、逢甲公路、晋元大桥以及蕉岭中学重修桂岭书院和兴建全国第一个环保纪念碑等等,张帆均竭诚为之奔走,终于0解决。1993年,蕉岭向省人民政府请求在蕉岭县边境广福镇设立收费站。张帆根据蕉岭边境实际情况,建议对申请书作修改补充:“广福镇系闽粤赣三省边境重镇,来往车辆多,人员复杂,设立收费站后,既可为山区穷困县增加地方税收,又可对往来人员进行监控,对地方和谐稳定将起一定的作用……”经修改补充的申请书送呈后,省政府很快批准建立广福收费站。为此,蕉岭每年增加1千多万元地方收入,省际边境和谐稳定。
  当年蕉中请求省政府拨款重修桂岭书院。张帆建议在申请书内着重写明:“桂岭书院系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创办新学的地方,其孙丘应楠院士,系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桂岭书院首届院长钟应熙系孙中山大元帅府书记官,蕉岭县著名教育家。美国、台湾很多人都关注桂岭书院的重修,重修桂岭书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时蕉岭中学正举行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张帆请钟应熙之孙钟启权副省长题写“蕉中九十周年纪念大楼”楼名,并请钟副省长协助为重修桂岭书院的拨款工作,此后不久,省府拨款重修桂岭书院。
  张帆关心桑梓教育,听到故乡要改建瑶岭等学校,当即协助购买钢筋、水泥等建校材料。
  张帆生前热爱文学写作,写有21万字的文学作品《石窟河旁的战斗》(后改名为《愤怒的石窟河》)。1996年,在广州病逝。
同年(公元193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