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温州人物

王起

[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

王起为[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

  王起,字季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
  他1906年生于中国南戏发源地浙江省温州市上田林,出身在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地主家庭。父亲与清末大经学家孙诒让既是同乡又是世交。王起先生小时曾与孙诒让有过接触并曾寄住在他的家中。孙诒让先生渊博的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治学的方法对王起先生均有深刻的影响。王起先生童年曾受私塾教育,自幼对家乡的戏曲传统耳濡目染,从小酷爱戏曲。1923年王起先生从浙江瑞安县中学毕业后,在永嘉县梧埏小学教书。1925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曲学大师吴梅,在名师指导下,从事戏曲学习和研究,披阅了大量古代戏曲剧本、宋元笔记及其他历史著作。
  1929年王起先生毕业后,曾在浙江温州瓯海中学任教。他一面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工作继续大量阅读有关著作,一面从事古典诗词及杂文创作。其间他经历过“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受革命思潮的推动,王起先生在思想意识和文风上都能跟上时代步伐,诗文均能切实地反映社会现实。1938年7月王起先生曾在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当秘书,因为保护地方民兵0而得罪地方军阀蒋志英遭其追捕,后经同学张淼介绍在金华国民出版社当编审,这亦是王起先生诗文被当时一些诗人、学者赞赏的结果。这时期,《东南日报》副刊陈向平及后来被国民党杀害的《战时中学生》主编郭莽西对王起先生诗文写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1年王起先生到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他根据所积累的元人杂剧、散曲的语言资料对《西厢记》的四种版本及《西厢记》的语言进行了仔细的校勘和疏证,取得成功,从此对古代戏曲研究不倦不辍。1946年他转到三江文理学院任教,1948年受聘为中山大学语文文学系教授。
  解放后他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戏曲研究室主任、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辞书·戏曲曲艺卷》副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是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起先生在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辛勤耕耘,艰苦探索,特别是解放后近40年来,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文学理论,并运用于戏曲研究和评论,取得了显著效果和卓越成就。迄今为止已出版和将出版论著近20部,发表论文近百篇。王起先生在对古代戏曲规律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形成了严谨而又富于开拓、创新的治学特点。他在整理校注戏曲作品时,不但注重运用资料进行考证,还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和思想意义的阐发进行研究。他几经再版的力作《西厢记校注》在注释疑难词句方面,能根据历代诗文,尤其是通过大量元人杂剧、话本、散曲例句乃至勾栏行院习用语进行排比、校勘,加以注疏说明,同时指出后人曲解之处。而他撰写的有关关汉卿和王实甫《西厢记》的论文,既有翔实可靠的材料,又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和概括,能令人信服地阐明古典戏曲发展、演变的艺术规律。论文《关汉卿战斗的一生》在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时,被译成日文和印尼文,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王起先生的著述可分三个时期。
  从1929年大学毕业到解放前的一段时期,王起先生主要是从研究《西厢记》入手,对中国古典戏曲开始进行探索,并进行杂文与古典诗词创作。出版有《西厢五剧注》(1943)及杂文集《新物语及其它》、《击鬼集》和诗词集《越风》,并发表了不少戏曲研究的论文。《西厢五剧注》是王起先生的成名作。这个注本成功地解决了金圣叹评点本的问题,又较好地解决了《西厢记》的语言问题,成为了《西厢记》的通行本。
  解放后至“文革”前一段时期,王起先生一面继续对《西厢记》进行整理校注,一面对元杂剧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其中对关汉卿及其杂剧的研究比较深入,著作有《西厢记校注》(1955)、《从莺莺传到西厢记》(1955)、《桃花扇校注》(1955与他人合作)、《新红集》(1960)、《中国文学史》(1962)。其中《新红集》是戏曲评论文集。他与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一直是教育部统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这时期王起先生发表的有关关汉卿和其他戏曲研究的论文颇丰,较重要的有《关汉卿战斗的一生》、《关汉卿杂剧的人物塑造》、《关汉卿杂剧的战斗精神》、《关于〈西厢记〉作者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西厢记〉写定本后记》、《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这一时期他还发表了不少关于李白、苏轼、李清照等古典文学家的研究论文。
  “文革”期间,王起先生仍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王安石诗文选》、《评注聊斋志异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多部著作是他与中青年教师合作编著的,体现了他乐于指导中青年教师的优秀品质。其中戏曲方面的著作有《元杂剧选注》(1908)、《元散曲选注》(1981)、《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1982)、《中国戏曲选》(1985)、《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1983)。在《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和《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中,首次系统地对中国古典悲喜剧进行了研究,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文学方面的著作有《王季思诗词录》(1981)、《玉轮轩古典文学论文集》(1982)。晚年的王起先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著述,发表的论文很多,其中一些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结集为《玉轮轩曲论》(1980)、《玉轮轩曲论新编》(1983)。而《“烟花路”与“东篱酬”——从柳永的〈定风波〉到关汉卿的〈谢天香〉》、《从〈留鞋记〉看曾瑞在元曲作家中的地位》、《元曲的时代精神和我们的时代感受》都是一些论据充足、结论可信、论点新颖的学术论文。
  同名人物:

王起 山西省 [唐]
王起 (1917~1981) 浙江省宁波北仑区 [近现代]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季步高 (1906~1929) 浙江省丽水龙泉
陆更夫 (1906~1932)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陈汉标 (1906~1982)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李沛文 (1906~1985) 广西自治区梧州苍梧县
叶龙章 (1906~1988) 安徽省安庆太湖县
+ 更多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