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人物

徐维扬

[公元1887年-1952年]

徐维扬为[公元1887年-1952年]

  徐维扬(1887~1952),字瑞甫,新华镇三华村人。祖父徐俊贤,曾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后回家务农。父徐朗耀,清末武秀才,后从商,常以太平天国故事训勉后人。徐维扬曾自述:“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革命思潮,一触即发。”后来,他进入广州培英学校接触了西方思想,对孙中山倡导反清革命尤为向往。毕业后,入广东陆军将弁学堂习炮科,与黄兴、赵声、倪映典等结识,加入同盟会,并任陆军分会主盟人。
  宣统元年(1909)秋,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后,策划发动新军在广州起义。徐维扬偕同会员莫纪彭回县,组织“广东番花同盟分会”,机关设在三华村“集之徐公祠”,发展会员1000多人,择其精明强毅者100人,编为敢死队,名曰“选锋队”,准备参加起义。但队伍尚未进城,因起义失败而停止。
  辛亥(1911)3月29日黄花岗起义之役,徐维扬带领花县敢死队100余人,与黄兴所率队伍,合力进攻两广总督署,杀死敌卫队管带,直冲二门,打得敌人尸首枕籍,有的缴 投降,有的作鸟兽散。当敌援兵赶至,起义队伍即分三路迎敌。徐维扬带领一路出小北门,欲与新军接应,出发不久,敌兵又分头扑来,徐维扬急遣徐满凌率一部分队员拒观音山之敌。他则率一部分队员拒水师行台之敌,当行至司后街时,又遇敌纷至,徐维扬等奋勇与战,再折入小东营,由都府街、锦荣街、二牌楼,继续攻击敌人。可是敌援军又至,徐维扬乃退而谋袭飞来庙,夺弹库。又不克,便由小北夺路而出,至三元里,便嘱徐佩旒等6人扶伤回家,他则与徐怀波返城西,设法营救队友,途中被困,力战得脱。
  辛亥“三·二九”之役失败后,孙中山与革命党人决心筹集巨款,以图再举,设立“革命公司”为筹款机构,动员华侨认购股票,革命成功后加信奉还,徐维扬速赴安南动员华侨入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同盟会南方支部决定在广东组织四路武装起义,徐维扬奉命回国,参加组织北江地区农军起义。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徐维扬被任命为陆军第七团团长,授炮兵上校衔,兼广东雷廉绥靖总办,驻守南路。“二次革命”失败后,徐维扬弃雷廉绥靖总办之职,赴香港居住。时任广东督军龙济光要求香港当局将徐维扬引渡,欲置死地,因英人莫里逊(MORRISON)牧师营救,得免引渡。徐维扬乃在香港创办昭昭学校,从事教育事业,并与朱执信、胡汉民等联络,策划讨袁。民国4年,袁世凯密谋称帝,徐维扬亲赴湘、桂、鄂、赣、闽诸省,联络同志,进行倒袁活动。民国6年7月,徐维扬随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开展0斗争。民国9年8月,孙中山命援闽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徐维扬被任为粤军第七支队司令,与李福林、魏邦平等联系,密谋独立,以为响应。民国10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徐维扬为中将参军。民国12年4月,孙中山回粤第三次组织革命政府,任大元帅职,徐维扬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议。民国1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徐维扬表示拥护。当时,粤北匪患猖獗,火车时遭抢劫,防军及地方团队无法清剿,徐维扬被任命为粤汉铁路护路司令兼粤汉铁路总巡,不到一月,粤北大治,闾里为安。民国14年,孙中山逝世,徐维扬息影田园。民国16年,南京交通部委任徐维扬为粤汉铁路局局长。到任后,他整顿路政,不遗余力,铁路交通纳入正轨,创粤汉铁路有史以来盈余的新纪录。次年春,该路为粤汉铁路整理委员会接管,徐维扬去职,仍回乡间。民国20年,广州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徐维扬被任中将参军。民国26年,徐维扬当选为区域国民制宪代表。民国27年,徐维扬被推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委员,兼第二区抗日游击队司令。徐维扬力辞,只尽国民天职,协助政府抗日。民国37年,徐维扬继续被选为行宪区域代表。
  新中国建立后,徐维扬赋闲居家。后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继而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于1952年2月1日在广州溘然长逝,终年65岁。


  三华村   三华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北面,距城区中心约2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三华村有4个经济社,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4910人,是新华街较大的城中村之一。村经济以商铺、厂房出租为主,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从村穿过。 三华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多姓徐。三华村徐氏之祖叫徐宗远,据徐氏族谱记载,在此之前徐姓族人在南雄保昌县居住,徐宗远在北宋元丰八年…… 详细++ 经历历史事件:
黄花岗起义 (公元1911年)

同年(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