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揭阳市> 揭西人物

许涤新

[公元1906年-1988年]

许涤新为[公元1906年-1988年]

  
许涤新
  许涤新(1906—1988年),原名声闻,本县棉湖镇人。1924年,在揭阳一中就读,开始接受新思想。1925年在普宁旅汕小学任教,是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许涤新考进中山大学预科班后,参加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会”,开始阅读有关共产主义的书刊。1927 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广州实行清党和大-,他被校方开除。1928年,他到厦门大学读书,因生活拮据,于1929年转考免费的上海国立劳动大学。1932年“一·二八”淞?扈抗战后,他主编《社会现象》月刊,出版7期便遭国民党当局查封。同年夏,他任《中国文化总同盟》秘书,还参加了“文总”机关刊物《正路》的工作。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社联”党团书记。1934年初,任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1935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他遭逮捕,被判7年徒刑,押往苏州国民党陆军监狱。1937年“八·一三”抗战后,许涤新被释放,随即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武汉,在中共创办的《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工作,任<群众》周刊副主编。1944年至1946年间,他撰写了《中国经济的道路》、《现代中国经济教程》两本书。国民党以重庆为陪都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建立,《新华日报》迁往重庆,许涤新任《新华日报》编委和党总支书记,不久又兼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秘书、经济组长,协助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许涤新经常为《新华日报》撰写社论,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的阴谋。国民党当局曾连续扣压他撰写的4篇社论稿件,不予发表。后按周恩来的指示,在《新华日报》社论位置上“开天窗”,刊上“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八个大字,并把被国民党扣压的文章印成传单,通过秘密渠道散发。1946年夏,他随中共代表团到上海,负责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工作。是年10月,国共判谈破裂,许涤新被党派往香港,从事宣传、-工作,任香港工作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书记,并参加中共创办的《群众》周刊和《华商报》的工作,同时还创办了《经济导报》,撰写出版了《官僚资本论》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两本书。此外,还编著了50多万字《广义政治经济学》,分两卷出版。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许涤新奉中央电令,到北京接受任务。后随第三野战军开进上海,参加接管工作。在陈毅直接领导下,为平稳市场价格、打击投机倒把、实现财经统一作出了贡献。在上海期间,他先后任上海市军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委-部长、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工商局长、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
  1952年底,许涤新调北京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部秘书长、副部长、中财委第六办公室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周恩来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多次参与制定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关方针、政策。1962年,他出版了《中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分析1949~1953》-书。
  “文革”期间,许涤新被关进“牛棚”,受尽折磨。但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在“牛棚”里研读《资本论》,写了40多万字的《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的读书笔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在古稀之年仍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了澄清“-”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造成的混乱,恢复、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经济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他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勤劳动。1982年他退居二线,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兼汕头大学校长、名誉校长、汕头特区顾问、《-》高级顾问,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长、《资本论》研究学会会长、陶行知基金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理事会理事长、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等职务。
  许涤新是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晚年他重新修订《广义政治经济学》三卷本,在经济学中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是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躯。他还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出版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变革》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等专著。
  1988年2月28日,许涤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终年82岁。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亲向其遗体告别,中央党政军等方面的负责人邓小平、-、彭真等均献了花圈。
  
  棉湖镇   棉湖镇位于榕江南河中游东岸,是粤东平原的一个古镇,创建于宋仁宗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全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委员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30个自然村)。全镇有中专学校1所,中学5所(其中在建1所),小学19所(其中在建1所)。二000年全镇总人口978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435人,农业人口42449人…… 详细++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