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蕉岭人物

徐骧

[清][公元1867年-1895年]

徐骧为[清][公元1867年-1895年]

  徐骧(1867—1895),家名来昭,字云贤,又称徐昂,祖籍镇平(蕉岭)兴福镇谷仓村,是蕉岭徐氏开基祖徐探玄17世孙。1765年,其高祖徐俊彩率全家迁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垦殖。徐骧18岁中秀才,曾掌教蒙馆。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他在苗栗头份组织义军,与吴汤兴共商抗日保台大计,日军在基隆登陆后,他充当吴汤兴右翼,沿途设伏,痛击进犯新竹之敌,杀敌200多人。
  不久,尖笔山之役,黑旗军统帅刘永福派参谋吴彭年率军前来助战,统领杨载云及黑旗军将领袁锦清、林鸿贵殉国。日军施诡计全力猛扑,日军统帅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受了重伤。他与吴汤兴退守八卦山,吴汤兴壮烈牺牲。
  吴汤兴殉国后,徐骧率余部至台南谒见刘永福统帅。刘永福认为徐骧年轻有为,劝他暂回祖国大陆。徐骧感动泪流满面,表示决心与台湾人民誓死抗日,并恳求刘帅同意他再招募义军,并给予援助。刘帅听后深为赞赏,当即答应他的请求,彼此密切联合抗日。此后即部署到内埔布告招募义军,台南人民包括客家子弟踊跃报名,以刘金安、钟任三、曾作霖3人分掌文书、军需、参谋工作,组成劲旅730多人,开赴抗日前线,驻守于斗六溪畔,决心痛击日军。
  1895年10月7日,日军增兵围攻嘉义,城被攻下,义军守城将领王德标回守台南,徐骧率义军退守曾文溪。日军倾全力发动进攻,徐骧身先士卒,帕头束腰,指挥义军拼死迎击,在血战中身中数弹,临死前豪迈地对义军们说:“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徐骧殉国事迹已载入国史,《辞海》中“徐骧条”有扼要记载。
同年(公元186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