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人物

林维先

[公元1912年-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林维先为[公元1912年-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林维先
  林维先(1912~1985),又名林新,金寨县丁家埠镇人,家境贫苦。民国18 年(1929年)5 月,父亲林昌升因参加立夏节起义,遭国民党还乡团逮捕折磨而死。临终前嘱咐林维先:“去参加红军,为咱穷人报仇!”12 月林维先加入了工农红军,民国19 年12 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1 年11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参加红军后,不怕牺牲,作战勇敢,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先后任鄂东北游击司令部特务营指导员、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二二团第一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郭家河战斗、七里坪战役、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等。
  民国23 年4 月,22 岁的林维先受命担任红二十五军第八十二师师长。19 日夜,为掩护军主力转战鄂东北,他率部先后攻打商城长竹园、四顾墩、叶家墩等地反动武装,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的兵力。5 月,林维先率红八十二师南下,在西界岭、张家嘴、石头嘴、金家铺、杨柳湾等地,共歼国民党7 个中队。6 月,攻克黄栗杪、诸佛庵。7 月,攻克徐集、江店子、南岳庙。红八十二师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红二十五军主力作战,为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保卫皖西北苏区作出了贡献。
  同年10 月,在张国焘推行的错误“肃反”运动中,林维先被诬为“ ”,开除党籍,撤销师长职务。在公审处决的大会上,因广大干部、战士对枪决林维先拒不举手表态,他才幸免一死,被分配到军经理处苦工队做苦工。身处逆境,他仍然坚信党,相信历史一定会澄清-。11 月,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林维先所在的苦工队随军北上时,与军部失去联系。在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指挥苦工队突出国民党军重围,与皖西北道委会合,被任命为道委参谋。红二十八军成立后,改任军部参谋。
  民国24 年2 月,红二十八军刚成立,即遭国民党重兵“围剿”。时林维先任特务营营长,曾多次率部与国民党军战斗。9 月13 日,红二十八军翻越妙道山(岳西县境)时,国民党第三十二师第九十五旅尾追而至,林维先指挥第六连居高临下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攻,待主力安全转移后,第六连的退路已被切断。他令第六连连长率2 个排立即突围,自己和副连长邓少东率一个排牵制敌人,战至弹尽刃卷,毅然率众跳下悬崖,后在红军便衣队的帮助下才回到部队。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清剿”,红二十八军由集中作战转为分散游击。2 月25 日,林维先受命率一个加强连插入敌后,他运用伪装、奔袭等战术,连连获胜,迫使国民党不得不部分撤回“清剿”山区的军队。3 月上旬,红二十八军根据林维先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成功经验,决定以营为单位深入到平原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林维先率第一营独立活动于湖北孝感一带,率部3 次越过平汉铁路,在铁路两侧广大地区,攻碉堡、拔据点,歼灭国民党军。民国26 年11 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宣布恢复林维先的党籍,取消原来的错误处分。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维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率领部队东进皖中。他指挥部队在蒋家河口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歼敌10 余人,缴获长 11 支,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此后,林维先率部在安(庆)合(肥)、六(安)合(肥)公路两侧不断袭击日军运输部队,共毙伤日伪军400 余人,炸毁其军车60 多辆,缴枪200 余支,对配合武汉保卫战起了重要作用。10 月,第四支队应安徽省国民政府要求,林维先率部先后发起无为、庐江战斗,攻占了两县县城,计歼敌2800 余人,缴枪1600 余支,并护送新县长胡竺冰、翟宗文就任,为打开皖中抗战局面作出了贡献。
  民国28 年3 月,支队副司令员林维先率司令部和特务营越过淮南铁路,沿途共进行大小战斗10 余次,毙伤日伪军近500 人,缴枪190 余支。6 月初,部队进驻合肥青龙厂附近,开辟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0 月,因在“反高敬亭”的错误斗争中,受到牵连,被调入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并兼任第九队队长。翌年3 月毕业后,任教导总队一大队大队长兼军特务营营长,6 月调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不久奉命率第五团第三营,再进皖中,恢复巢(县)无(为)抗日根据地。7 月初,他率部与中共桐庐怀潜无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林维先兼团长。挺进团接连取得桐东老牛集、孙家畈等战斗的胜利,控制了三官山、将军庙、钱家铺地区,初步建立了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桐庐无抗日民主根据地。接着率挺进团西进大别山区,建立了一块以蒋潭为中心的桐西抗日游击根据地。
  民国32 年,日军“扫荡”的重点转向华中地区。新四军第七师实行地方化。林维先任沿江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并担任中共沿江地委书记,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7 月上旬,第七师组成以傅秋涛(8 月赴延安)、林维先为首的临时指挥部,以沿江支队为反磨擦作战主力,向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林维先采取“以强制弱、歼其一路”的作战方略,胜利地保卫了巢无中心根据地。
  民国34 年6 月,新四军第七师重建第十九旅,林维先任旅长。他率部三渡巢湖,向巢湖北岸的日伪据点发起攻击,与全师部队共同努力赢得了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最后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林维先调任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协助师领导指挥部队参加宿北、鲁南战役。民国36 年1 月,林维先任华东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了莱芜战役。民国37 年8 月,林维先受命组建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并任兵团司令员。淮海战役期间,他奔走于鲁中南广大地区,开展支前工作。在短短2 个月中,动员了8 万多青年农民参军,筹集了1 万多辆骡马大车和数百万斤粮食,为争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在人力和物力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民国38 年7 月,林维先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负责反特工作。在他精心组织指挥下,从民国38 年夏到1950 年底,先后侦破造谣破坏案件160 多起、特务组织50 多个,捕获敌特分子7000 余人,缴获电台4 部和大量武器,对稳定上海起了重要作用。1950 年11 月,林维先任华东军区-队副司令员,1953 年7 月调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大陈岛解放不久,为摸清国民党军撤离时所埋下的暗雷,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上岛视察。1955 年1 月,林维先参与了指挥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1961 年11 月以后,林维先先后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分管南京军区下属省军区工作和民兵工作。
  林维先著有军事回忆录《敌后三年》。1981 年3 月,-委派他组织编写《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史》,他先后5 次带领人员到鄂豫皖3 省的31 个县实地调查,不到两年就完成了编写任务。1984 年退居二线后,又主持编写《新四军第四支队简史》,还撰写了《红八十二师战斗在皖西北地区》、《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的组建与发展》、《战斗在沿江地区的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斗争史料。
  林维先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5 年7 月28 日,于武汉逝世。
  林维先相关
金寨红军广场景区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
  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程业棠 (191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
黄岩 (1912~1989) 安徽省六安裕安区
陈舜议 (1912~1946) 安徽省滁州天长
徐德建 (1912~1968) 安徽省马鞍山当涂县
韩庄 (1912~19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淮北濉溪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黄泽夫 (1913~1985)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王凤梧 (1901~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刘白涛 (1914~1985)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
闵鸿友 (1913~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李华封 (1916~1985) 安徽省六安霍邱县
张钊 (1964~1985) 安徽省阜阳阜南
+ 更多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