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怀化市> 新晃人物

吴廷栋

吴廷栋为

  吴廷栋
  (1924-)
  
  全国政协常委,贵州大学历史学教授。
  湖南省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侗族,1924年6月3日出生于晃县罗乡拱夫村岩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晃县县立初级中学。1945年8月毕业于贵州省铜仁师范学校。同年冬回家乡先后在新民乡完小和晃县县立初级中学任教。1949年7月考入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195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贵定中学任高中历史课教师,1956年8月调入贵阳师范学院,1960年8月调入贵州大学,在两校历史系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78年9月起,先后晋升为贵州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他告诫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贵州地方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民族学等课程教学中,他刻苦钻研教材,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反映良好,获得社会的肯定。1992年3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拍摄了他与学生一起、研究地方民族史的照片,分别在《贵州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载。
  他坚持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其合著有《中国近代史纲》、《简明中国近代史》、《清代贵州五次民族起义》、《贵州古籍集粹》、《平黔纪略》等书。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家专题研究中,发表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左宗棠的塞防思想》及《康有为的“大同书”》等多篇论文。在贵州地方史专题中,发表了《五四运动在贵州》、《张秀眉领导苗民起义的几个问题》及《西汉夜郎的社会矛盾》等多篇论文。在民族史专题中,发表了《侗族的形成与唐宋羁縻政策的关系》及《论民族文化融合》等学术论文。
  1980年起,任贵州史学会顾问、贵州历史文献学会理事、贵州民族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及侗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0年10月,以《义和团“扶清灭洋”剖析》论文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义和团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11月,以《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民族》论文参加在贵州凯里召开的“百越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以《王阳明教育思想的贡献》论文参加在贵阳召开的“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内外的学术讨论会上,他发表的学术观点,受到与会人员的赞赏。
  198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他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4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大会上,他作了题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山区稳定脱贫》的发言,受到肯定和重视,《人民政协报》以《生态环境:山区脱贫的基础》为题刊载了他的发言。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