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江门市> 江海人物

伍蠡甫

[公元1900年-1992年]

伍蠡甫为[公元1900年-1992年]

  伍蠡甫 (1900—1992)
  伍蠡甫,笔名敬庵,新会麦园人。父伍光建,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少受家训,天资聪颖。早年先后在北京汇文附小、上海青年会中学、上海圣翰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预科及文科就读,成绩名列学子前茅。继而以优异成绩留学伦敦大学,潜心钻研西方文学理论。
  30年代初归国。民国期间,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公学外文系教授。并任黎明书局副总,主编双月刊《世界文学》,主持编纂出版《西洋文学名著丛书》、《文摘》。一度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
  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上海复旦大学。1966年6月,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外国文学研究室主任,致力外国文学理论教育及西方文论研究。“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其主要著述被否定。“文革”结束后,重返工作岗位。1979年10月,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任复旦大学文艺批评教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年近古稀继续撰写、修订多部理论专著。“八十仍著书,九十继修订”的感人事迹被传为学林佳话。
  80年代始,兼任上海画院画师、中华全国外国文学会顾问、中华全国美学会顾问、《外国文学》主编、《山水与美学》主编和《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辞海》、《中国美学辞典》、《中国名画欣赏辞典》或副主编。
  伍蠡甫一生从事翻译及教育事业,乐于传道、授业、解惑,穷毕生精力为西方文学研究、文艺批评教育作出贡献。生前出版译著、著述20余种。其中,民国期间翻译作品有:
  高尔基的《文化与文明》(大时代书局出版)、《苏联文学诸问题》(开明书局出版);
  歌德的《威廉的修业年代》(节译本,黎明书局出版);
  卢梭的《新哀绿绮思》(节译本,黎明书局出版);
  《瑞典短篇小说选》(商务印书馆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的译作有:
  《哈代短篇小说集》(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出版);
  《雪莱诗辩》(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初,伍蠡甫在上海寓所找到其父伍光建近300万字的翻译遗稿,1981年整理出19篇未发表的译作,出版《伍光建翻译遗稿》。
  主要著述有:
  《访艺录》(商务印书馆,1947年出版);
  《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与多位学者合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1963、1964年出版);
  《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
  《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欧洲文论简史》(与夏仲翼合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
  《名画家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丛书》本,1986年出版)。
  其中,与他人合著的《西方文论选》(上、下卷)是中国首部西方文论研究编著,被选作高等院校外国文学专业教科书。《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一书填补中国在西方文论研究史上的空白。
  伍蠡甫擅长国画和美术鉴赏,晚年的丹青作品气势雄伟,造诣颇深。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赞誉其画“雅及石涛之旨,能从北苑中写出自己个性来。”刘海粟大师则言其作品“画笔老拙遒辣,实践理论相呼应。”
  1992年10月14日,伍蠡甫于复旦大学病逝。2000年春,中国画院隆重举行“伍蠡甫百岁诞辰作品展览”,其书画精品受到好评。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