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汪澍白

汪澍白为

  汪澍白
  (1922-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笔名汪漭, 1922年12月22日生。1941年考入湖南大学读书,因参加驱逐 校长的斗争,被国民党宪兵团关押5个月。保释出狱后,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汇报湖南大学 情况。奉中共南方局青年委员会之命回到湖南大学从事地下工作,发起组织了进步团体人民世纪社,带动社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创办《天下文萃》。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湖南大学支部书记。1946年暑期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曾任南京新民报。解放战争期间在南京从事进步-和中共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科长,《新华日报》总编室秘书,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科长、处长,《新湖南报》社秘书长,湖南省委党校教员,1959年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自告奋勇到新恢复的湘潭大学任教,并选定以毛泽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1981年以后,历任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副校长,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他是当代知名的哲学家,长期从事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研究工作,颇有建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与张慎恒合著)一书,是他在毛泽东早期哲学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在全国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之后,他又撰著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获1987年度全国图书评奖荣誉奖、金钥匙图书评奖纪念奖,部分章节被译成英、日两国文字在国外发表。《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基因》在台湾、香港出版,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还有《文化冲突中的抉择》、《艰难的转型一一-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宏观考察》、《毛泽东早年心路历程》、《毛泽东思想的双重渊源》、《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传统》等书问世。在厦门大学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17年,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一项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曾应邀赴菲律宾、日本和香港等地大学讲学。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