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荔湾人物

靓少佳

[公元1907年-1982年,粤剧名伶]

靓少佳为[公元1907年-1982年,粤剧名伶]

  靓少佳(1907~1982),原名谭少佳,字春田。原籍广东南海县人,世居西关。幼时随父在戏班里长大,自小在武棚里练武功,12岁就开始登台“跑龙套”,随父亲流动演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 演技 日趋成熟。 民国13年~16年( 1924~1927)从被聘为第四小武、第二小武到擢升为“人寿年班”第一班的正印小武,人称粤剧“小武魁首”。30年代自组“胜寿年剧团”,除在省港澳演出外, 还到新加坡、 美国、 越南等地演出。 他功底厚实,唱做俱佳,上演的《龙虎渡姜公》、《十美绕宣王》、《状元贪驸马》十分卖座,连续上演数年。抗日战争开始时,在美国上演《粉碎姑苏台》一剧,借剧中范蠡兴兵伐吴时,以一段口白高呼“兴兵雪耻”,激发华侨救国热情,并与关德兴一起上街,呼吁侨胞献金救国。40年代初赴越南演出,直至民国36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率领“胜寿年剧团”在广州上演革命现代戏《白毛女》,并饰演大春,作为粤剧界第一个扮演解放军形象的演员载入粤剧史册。1952年与梁荫棠等组织“新世界剧团”,以发掘南派为己任,演出激昂慷慨的剧目,备受观众拥戴。1958年广东粤剧院建立时担任艺术指导、二团团长。1960年成立广州粤剧团,任总团长。曾任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靓少佳从艺60年,有志于戏曲改革。他既继承传统粤剧小武火爆、爽朗、豪迈的表演特点,武功师承南派,又溶入北派武技,变小武凝重步法为洒脱、洗练。他擅演英雄人物,演活《三气周瑜》里的偏狭的周瑜、《夜战马超》中悍勇的马超、《马福龙卖箭》中落拓的马福龙、《三帅困崤山》中公而忘私的先轸、《拦江截斗》中英勇无畏的赵子龙、《西河会》中义愤填膺的赵英强、《十奏严嵩》中刚直不阿的海瑞,在舞台上创造的艺术形象使人难以忘怀。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