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人物

潘基礩

潘基礩为

  潘基礩
  (1914-)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建专家。
  湖南省宁乡县人,1914年12月29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6岁入宁乡玉潭小学。12岁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擅长体育,曾代表湖南省参加过全国篮、排、足球运动会。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土木系。1937年加入国民党。1938年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建筑处工作。被派驻常德,督率3万民工赶修军用机场。同年12月调贵阳航空站工作。1939年调汉渝公路修建嘉陵江渡口工程。1940年回到湖南,任省水利局工程师,兴办农田水利。1944年赴沅陵任川湘公路局湘西业务工务科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奉派率领日军俘虏广岛师团修复长益公路。竣工后,应聘为湖南省城乡兴建委员会技正,参与长沙、衡阳、株洲等被毁城镇的规划。1949年7月,在湖南地下党的支持下,他利用自己任长沙市工务局长的有利条件,为保护省会城市的工矿企业、公用设施和房屋住宅作出了贡献。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他被任命为长沙市城建局局长。
  他是一位有建树的城建专家。新中国建立后,他选择城市规划与建设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在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纳人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长沙市第一个总体规划,并新建了自来水厂、湘江轮渡、沿江大道、五一西路、儿童医院,向北开辟了建湘路、浏阳河路,向南开辟了新兴路、劳动路,向东延伸了中山路。还在城东北兴建了占地2345亩的烈士公园,在城南修建了多层看台的马蹄形体育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改变了长沙市破旧的面貌。随着工业的发展,全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他针对当时控制特大城市的热门话题,率先撰写了《论卫星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发表在1957年国家建工部主编的《城市建设》上,引起城建界的重视。60年代,他根据国家处理城市污水的技术政策,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作为指导思想,在工作中闯出了一条具有南方城市特色的城市污水资源化道路。他将城郊洼地规划建成湘湖渔场、西湖渔场等,由于他研究污水资源化问题成绩显著,因而在污水处理界有“北过(过祖源)南潘”。“文革”,他-中断了研究工作,下放农村劳动4年。
  1973年重新回到长沙市城建局工作。1981年7月当选为长沙市副市长,分管城建工作。他为改造旧城区,修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城区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 1982年,他积多年从事园林建设工作的经验,撰写了《旅游景观规划构思与欣赏》一文,获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的好评,被国内一些大学专业教师与园林工作者选为参考资料,并作为湖南省市(县)长技术训练班专用教材。1984年1月,他当选为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此时的他,虽然已年逾古稀,仍以半个世纪从事城建工作的学识和经验,继续为湖南的城市建设献计献策。80年代中期,他被邀请参加了省市许多重大市政规划建设项目的论证与决策。1988年,他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他是一位在省内外有声望的民主党派领导人。1951年加入民革。先后被选为民革湖南省委委员、常委。1982年当选为民革湖南省委副主任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八届民革湖南省委主任委员。他还是第三、五、六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四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委,第五届民革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民革中央委员。1994年他率领民革参政议政课题组三下郴州开展调研工作,提出了“加速开发‘郴州过渡试验区'的考察与建议”,受到省委领导的重视,并批示给郴州组织实施。1995年,他就如何解决湖南能源问题献计献策,写出了《湖南煤炭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考察报告》,提出湖南能源仍应以煤炭为主,并立足本省,再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1997年后,他虽然不再担任民革湖南省委主委,但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委常委,仍为湖南的建设和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责尽力。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