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清苑人物

李英儒

[公元1914年-1989年]

李英儒为[公元1914年-1989年]

  李英儒(1914~1989)笔名黎莺、李家侨。清苑李胡桥村人。16岁考入保定志存中学,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并开始文学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故乡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当过学校教员、宣传队长,主编过游击军政治部主办的《火星报》。同年8月改做军事工作,任步兵团长。戎马生活之余,将战斗经历写成文章。从1940年开始,先后写出短篇小说《夜摸城》、《新队长》、《苏金钟》,报告文学《夜袭安平城》,散文《儿童节的欢愉》、《子弟兵打进文安城》,歌词《孩儿离不开娘》、《抗日阵营如铁似钢》等作品,分别刊登在《文艺习作》、《冀中导报》和《歌与剧》上。1941年负责《冀中一日》的初审并主编第四卷《战斗的人民》。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奉上级指示,深入古城保定,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在敌伪军中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并组织工人、市民和学生与日伪军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后来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46年调华北军区政治部敌工部任科长。翌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联络部第一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某陆军医院政委兼党委书记,解放军总后勤部文化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组长。
  1953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战斗在滹沱河上》,被评论界誉为优秀长篇小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1958年创作出第二部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被誉为当代文坛名著,先后被译成日、英、朝、保、俄等多种文字发行国外,还先后被改编为话剧、地方戏和电影。1961年开始第三部长篇小说《还我河山》的创作。同时,发表了《政治委员》、《九孔桥边》、《万人敌》、《三进五窑村》、《敢叫敌血染刀红》等短篇小说。“文革”中遭受破孩,在狱中,他用牙膏皮的一角作笔尖,以《资本论》文字夹缝作稿纸,创作出《女游击队长》和《上一代人》两部长篇小说,达100多万字。
  1979年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顾问兼《八一电影》杂志主编,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先后整理和出版了《女游击队长》和《上一代人》两部长篇小说。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还我河山》,同年出版《李英儒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中篇小说14篇。1983年离休后,又先后写出长篇小说《燕赵群雄》、《女儿家》、《虎穴伉俪》、《魂断秦城》、《暗香浮月夜》等作品。1989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