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河源市> 源城人物

刘允中

[公元1889年-1952年]

刘允中为[公元1889年-1952年]

  刘允中(1889—1952),又名中伯,河源县城镇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深得师友器重,长大后,小有名气,志务实业,对于农业尤有兴趣。民国初年,他在本县倡导种桑养蚕,据他《六一述怀》所记:“我邑地僻循东,农事垦植,令人提倡育蚕种桑,尚无成法,始乃赴顺德考察,研究蚕桑,冀于地方所兴益”。归来之后,商请邝安澜(东莞人),及本县乡绅黎兰生、邱海珍等招股集资,创办农场,择定县城西郊(现在卫星区),首先设立蚕桑试验场,邀请同辈少年陈君捍等数十人,开荒辟秽,种桑养蚕,施肥灌溉,辛勤劳动,初见效益。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到两年,在县内庄田、双下、仙塘、双头以及古竹雁头等处,计有育蚕地区20多处,桑地1000多亩,影响所及,在县内各地逐渐推广。然而由于当时欧战爆发,中国丝绸业大受打击,加上袁世凯窃国称帝,内乱日增,丝绸市场萧条,他苦心经营的蚕桑事业,-中断。他思欲再展,奋然赴广州,在穗10多年,有友人邀他搞军事工作,或从事商业,或开矿山,均被婉言谢绝。民国24年(1935),陈文本框:  济棠掌管广东,注重农业,主张发展甘蔗种植,并推广爪哇大茎种甘蔗,当时河源县内还种植短矮竹蔗,他托人购得爪哇蔗种20多万株,专船运至河源县城,托友人刘兆芳、李捷成、李再初、邱文元转给农民种植,不取分文,后该蔗种逐年得到推广。民国25年他又在南海县平洲大茧围创办“明信”农场,拥有田地2000亩,农场开办2年初见成效。不久日军南侵,广州沦陷,其时他的友人中,有的甘为敌用,并任要职,屡派人邀他与之共事,但他嗤之以鼻,决不愿玷污名节,不为钱财羁绊,民国28年由穗赴港,民国29年又只身归里。他回到河源之后,有感半生事业无成,遂绝进取之心,平日常与本县老秀才李铁笙、谢兆鸣等饮酒赋诗,登山玩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铁蹄纵横,国土大半沦陷,而其所作之诗,有如杜甫人蜀行吟,多属伤感之作,留存亦少。1952年病逝,终年63岁。
同年(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