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人物

李传信

[公元1926年-2005年]

李传信为[公元1926年-2005年]

  李传信
  (1926-)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26年11月生于醴陵县。5岁读初小,1937年毕业后在家务农。1939年考入醴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42年毕业后进入由长沙迁到湘乡霞岭的明德中学读高中。1944年夏天,日寇大举进攻湖南、广西。他和几位同学往大西南-,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到贵州都匀。同年秋天以高中二年级的学历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
  西南联大是他最重要的转折,确定了一生的道路,自谓经历了“四个第一”:第一次见到都市、见到和挤上火车、汽车;第一次领略了祖国的风光;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大学;第一次懂得什么是爱国。在西南联大占主导地位的是真正的大学精神:面向世界前沿的学术创新精神;关注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思想境界;催人奋发上进、主动有力的文化氛围。他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参加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他的思想感情逐步变化,开始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46年秋,回到清华园,进入电机系二年级。1948年初冬入党,后进入华北解放区。他回忆说:“我是在革命0中入党的,没有经过什么严峻考验,有自由散漫的毛病,还心系学习,只是三四年来参加进步-后,对革命事业有了较深的感情,对党有某些理性认识。如有可取之处,只是热情积极,努力工作而已。”
  1949年初,参加接管北平工作。同年秋又回清华大学。1950年夏在电机系毕业后,到北京市做基层党的工作。1953年初冬到清华新成立的无线电系工作。1958年到1966年主持系的全面工作,还承担了教学任务。“文革”一开始就被打倒了。1972年秋到1973年夏在四川绵阳分校参加一段教学工作,教过数学和英语。1978年后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分配工作,参与组织全校教学工作,着力解决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学生开始的培养目标、专业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更新、实验室改造和教师队伍充实提高等问题。1984年,任校党委书记。从1984年初到1988年秋的4年,他和校长高景德院士主持学校工作。他们都在五十年代中期进入学校党委常委,“文革”后又都负责学校某方面的工作。在1985年8月的全校-表大会上,明确了建设世界第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期目标;确定了学校建设中执行"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主要措施有四项:一、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提高层次,增加研究生数量,保证质量。同年成立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大学后在职人员的终身教育。二、改变清华在院系调整后多科性工业大学的格局。1984年在经管系的基础上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86年在恢复理科各系的基础上成立理学院,成立外语、中文、社会科学各系并酝酿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这是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必要步骤。三、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的高科技项目研究,占领制高点;同时发展与企业、地方的合作,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形成了重点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格局。四、竭尽学校财力,在学校周边购置了645亩发展用地,筹划进行一些大的基建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清华的各项工作,大都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并为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的长钥标构造了初步的框架,做了基础性工作。
  1985年9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1987年10月出席中共十三大。1988年秋,退居二线。1994年底离休。 因病于2005年10月11日13时37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79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