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刘彬

[公元1911年-1966年]

刘彬为[公元1911年-1966年]

  刘彬
  (1911-1966)
  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湖南省长沙县人, 原名郑家献,1911年出生。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就读于长沙大麓中学、湖南大学教育系。1936年毕业后,曾在浙江杭州虎林中学任教。后回湘任醴陵乡村师范教务主任。因宣传进步思想,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后被校长解聘回乡。其姐刘英已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相信姐姐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遂于1937年冬历经艰险,辗转到达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39年任刘少奇秘书,赴中原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1940年,奉命开辟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任地委书记兼盐阜军区政委。1941年初,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新建盐阜淮海区党委,任区党委书记。1942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中央决定,将盐阜、淮海两个区党委合并为苏北区党委,任宣传部长,并兼任盐阜地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在盐阜期间,与司令员洪学智一道,统一指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采取突击行动,对全区汉奸实行大逮捕,严惩首恶分子,教育一般分子,为巩固和发展盐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三师十旅政委,随黄克诚开赴东北,历任中共合江省委副书记、中共西满分局-部副部长、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兼-部部长等职,为开辟和建设东北解放区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任职于外交部,参加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1951年6月后,历任钢铁工业管理局局长、冶金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科委冶金组组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分管冶金工业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和部分国防尖端项目。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由外行变为内行,工作出色,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肯定。
  “文革”初期,被诬为“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他仍不顾个人安危,同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他竭力保护对国家冶金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因而受到残酷批斗。1966年8月含冤逝世,时年55岁。冶金部1975年为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1979年为他彻底平反昭雪,高度评价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30年如一日,创造了巨大业绩的革命精神。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湖南大学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