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番禺人物

李寿庵

[公元1896年-1974年]

李寿庵为[公元1896年-1974年]

  李寿庵(1896~1974),番禺县人。自号琴客,又号琴道人。据前辈所言,其幼年即居广州河南。当时,河南多属乡村,农业以种植花、茶、果、蔬为主,风景十分清幽,骚人墨客亦多诞于斯。先生生长于此充满艺术氛围之乡,所受熏陶,于艺术乃趋而不自觉,遂十分酷爱美学,并曾放弃攻读英文而专于绘事。但又苦无师承,只得千方百计寻找前人手迹,依样摹仿练习。偶借得居廉画册,便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地闭门恭读,反复临摹数遍,直至称意为止。其时十三行行商伍怡和的后人伍懿庄,念其苦学,乃出示所藏并稍为指点一二。而先生则似有特慧,每能举一反三。于是花卉始从居廉入手,进而取法恽寿平、孟丽堂、宋光宝;人物则师宗陈洪绶、任伯年;山水则习伍懿庄,继而戴熙四王,甚至追踪宋元各大家。由是乃得各家各法之长,即使随意点染,皆与法合。国画以外,又致力西洋画法,尤以擅写人像著称,且能别创新格,予人以脱俗之感。复擅篆刻金石,在抗日战争前,已属羊城有数之名家。数年前,海珠区文联即以原钤的形式,出版过先生的《印谱》专册。
  先生还在英年,便与胡剑庵、李野屋、黄鼎苹、麦公敏等岭南画人,于广州河南结为南社,相互研磋画艺,故早年已有盛誉。他屡屡与后学者谈:“昔日(晚清)河南之画人,有隔山居派、南洲丹山派、鹤洲(以杨永衍为代表)超然派。虽然三派鼎足,却无门户之见,且彼此研磋互勉,此即得以共同进步之缘由。我等学人,应以前人为榜样,反对‘文人相轻’之陋习。”稍后,先生于《越华报》主编星期书画刊,并设专栏,名《云楼杂记》,著文畅论古今名画及其法则,订讹摘异,作有据之评骘。他在《杂记》中曾写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学历虽同,止境各异。故艺林笔墨,重在人品,品下则谨属工匠矣!”先生之作风严谨,而生活却平易近人,且富幽默感。偶因所论招人粗言指责,更是虚怀若谷,笑曰:“十年前无人骂我,今时不同矣。余从来最喜人骂,闻骂声则喜,且欲市酒相与共醉!何也?我有可骂之价值,焉得不喜?!”又自勉曰:“古人有言:能受天磨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然也!”
  抗战期间,先生避地香江,设蒲社授徒。当时黄鼎苹亦居于港岛。二人凡有合作之成果,均受时人所喜,咸望索而藏之。惟先生安贫乐道,虽于困难之际,亦不为名利所羁绊。战后仍归寓广州河南,及终仍许身艺术,并以扶掖后进为处世之道。晚年忽患眼疾,经手术而眇一目,仍作画、授徒如故。其时所作更是笔墨淋漓,沈雄浑厚。在其众多门人之中,尤以麦汉兴(麦公敏先生之公子)、刘清华诸位最得其心法,迄今亦桃李满园矣!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