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人物

林宝宸

[公元1881年-1924年]

林宝宸为[公元1881年-1924年]

  林宝宸(1881~1924),又名林炽,生于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因耕地被地主霸占,随父迁至花县马溪乡(今花县新华镇马溪村),最后移住现花地街招村北外约。
  林宝宸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花县,这里是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深受反清革命故事的影响。清宣统三年(1911),他是参加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的“敢死队”队员。在队长徐维扬的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署,失败后逃离广州。
  民国4年(1915),袁世凯称帝,林宝宸组织旅泰华侨回国参加讨伐袁政府粤督军龙济光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身份暴露,他在家乡难以立足,就携妻逃亡泰国,以卖云吞面为生。约一年后回国,为避开敌人耳目,迁到广州下芳村涌口北约、招村北外约等地从事耕作。他在北外约租了七八亩果园地耕种,除交地租及各种苛捐杂税外,所得无几,连在租地上盖的一间小房,地主也迫其拆掉。
  民国12年(1923)前后,招村一带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更加困苦,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却有增无减。林宝宸意识到农民不联合起来,就无力-压迫者,于是他开始在涌口、招村、联合围一带对农民进行宣传发动,并找农友谭康(谭秉康)、黄佳等人共商筹建农会大计。
  民国13年(1924)7月28日,在芳村谢家祠召开广州市郊一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除本会会员100多人外,还有附近各乡及花县等地的农民代表,彭湃、阮啸仙等亦赶来参加。会上,林宝宸被选为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该农会是广州市郊最早成立的农会。
  农会成立后,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拒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斗争,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人会的农民猛增至1000多户,遍及崇文二十四乡,同时建立起农民自卫军。时值广州市进行市长选举,其他社会各界都有代表参加,唯独没有农民代表。他发动、组织了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和--,并亲自扛着农会大旗,走在-队伍最前面。农会的行动得到工人、学生、市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发表了《工人阶级与广州市选》的文章,支持农民参加市长选举的要求。斗争取得了胜利。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成立后,地主豪绅十分恐慌,联团总局局长彭础立,为了打击农-动,诬蔑农会会员谭康、黄桃两人是“刁民”而把他们抓送番禺县政府囚禁。林宝宸闻讯,设法将其两人救出。
  民国13年(1924)秋,驻穗的桂军抓了广州郊区10多个农民去当“猪仔兵”,押到粤汉铁路车站。林宝宸闻讯赶去,设法救出了所有的农民。林宝宸的革命活动触犯了地主豪绅和 武装的利益,联团总局局长彭础立扬言:“非杀林宝宸,无以灭农会”。林宝宸听到便愤然地说:“我既决心献身农运,即使我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领导农民群众与地主土豪劣绅作斗争,并到省政府-,撤销联团总局勒收的禾更费和加抽的苛捐杂税。彭础立对他更恨之人骨,不惜出巨款收买凶手杀害林宝宸。
  民国13年(1924)12月13日下午,林宝宸外出,在家门前约20多米,即遭到联团总局爪牙的暗杀,林宝宸中弹后仍高呼:“农民兄弟!我死了,你们也不要交禾更!”随即倒地,壮烈牺牲,时年仅43岁。
  林宝宸牺牲的噩耗传出,万众悲愤,彭湃闻讯后,即赶到现场,抱尸痛哭,惋惜地说:“我失去了一只左手!”民国14年(1925)8月12日,农会为林宝宸烈士隆重举行了公葬,参加者有20余县的农民协会代表、农民自卫军等千余人。
  


  新华街道   新华街道是广州市花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往的中心,0花都区委、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花都区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106国道贯穿全街南北,水路由巴江连接珠江。街内有花都港、广州火车北站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2005年5月28日,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正式撤销新华镇,设置新华街道办事处。全街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3…… 详细++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