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禅城人物

江誉镠

[公元1908年-1984年]

江誉镠为[公元1908年-1984年]

  江誉镠(1908~1984年),自称江誉球,别字江枫。石湾张槎下朗村人。江孔殷之子,是江孔殷与家中婢女、未入室的第六夫人杜氏所生。母亲生下他后,随即死去。因在家中排行十三,从艺后,取艺名为南海十三郎。是香港二三十年代著名粤剧编剧家及电影剧作家。
  江誉镠自幼失去母爱,又受到众多庶母与异母兄弟的白眼,因此养成孤僻、-的性格。在广州南武中学就读时,因受校长训斥,火烧校长房间的蚊帐,险些酿成火灾,被校长开除出校。但他天资聪颖,自小就有戏剧天才,常常模仿粤剧语言,连日常讲话也爱用唱腔。被南武中学开除后,他更加潜心研究粤剧,经常自演自唱。江孔殷在海珠戏院长期定了几个座位,使他有机会观摩到许多名伶的演唱,各种唱腔做工、名家腔喉、名角唱法、戏路,他无所不晓,表演起来,俨然一个大老倌。
  江誉镠17岁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年年名列前茅。毕业后他并未晋身法律界,而是钻研广东传统音乐和戏曲,流连于各大戏院间。二三十年代初试啼声,为粤剧红伶薛觉先编写了《心声泪影》,立即名噪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剧作家,誉满省港澳。
  30年代初,江誉镠考入香港大学医科,为追一位女子阿莉,放弃学业,追到上海,但阿莉不领情。江誉镠刚好遇到上海“一_二八”抗战,他的九兄江誉题,是抗日英雄谭启秀的副官,英勇杀敌,令他深受鼓舞,跳出感情的泥沼。后回到广州,在女子师范担任数学教师。
  江誉镠个性清高,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但有一颗爱国心。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江誉镠再次去香港,与漫画家林檎住在一起,并参加李晨风、卢敦、王铿等人组织的“时代剧团”,演出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十三郎编写借古喻今的戏剧给剧团演出,一出《莫负少年头》,演的是岳飞抗金故事,鼓动抗敌救国,剧终时后台竟大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场一片激昂。十三郎又常来往于穗港两地,参加广州的救亡运动。他的堂兄江冷,创作《抗战儿歌》,印成小册子,十三郎拿过来再创作,用粤讴唱法,不但唱遍广州街头,还唱到佛山,唱到香港。例如,《拍大肶》:拍大肶,唱支歌,讲起日寇罪恶多,杀我同胞兼放火,无端强占我山河,此仇不报无穷祸,大众合力把佢诛锄!《鸡公仔》:鸡公仔,尾婆娑,侵略军,死唔错;来一个,杀一个,来十个,杀十个,杀清光,免遗祸,好机会,莫错过!《打掌仔》:打掌仔,卖鲜鱼,鲜鱼来自大海里,大海捞鱼唔容易,敌舰逞凶难得去,渔船炸沉渔民死,真惨事,要将倭寇来清除!抗战时,他写剧本慰劳战士,看不惯有人用女人大腿来瓦解军心的演出,并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妇女的表现,也是一种出-家利益的汉奸行为,更拒绝为伪军演出。他始终坚持“剧本是一剧之本”、“做戏就是做人,戏要启示人生一条正确的路,要引导人们向善,教人有始有终顶天立地”的创作信念,他强调戏假情真,要写有情有义之词,做大仁大义之戏。他对亦徒亦友有“粤剧鬼才”之称的唐涤生说,敢爱敢恨,敢作敢写,是剧作家的本色”、“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学我的东西要化为自己的东西”、“你有文采,不要写庸俗的剧本迎合观众”。
  民国27年(1938年)广州沦陷,江誉镠继续在香港大写抗敌剧本。民国29年,广东省长李汉魂邀请十三郎去韶关,投入关德兴的“救亡粤剧团”,担任编剧。民国34年初,韶关沦陷,他又率剧团逃到和平县,坚持演出。日本投降后,他又回到香港,常对人说:“士可死,志不可屈。”他批评香港某些电影太媚俗,有伤风化,因此得罪了一些人,说他是“傻佬”,以致在香港无法立足,生活成了问题。
  民国36年(1947年),江誉镠回广州,火车路经增城石滩桥时,他忽然堕下河滩(一说 ,一说被人推下),被一个农场工人救起,送回太史第,虽经河南红十字医院救治,但脑震荡始终不痊愈,经常失态。稍为清醒时,他又执笔创作,但已大不如前了。
  抗战胜利后,江誉镠去了香港,多次精神失常,流落街头,薛觉先和梅绮(江孔殷的孙女,著名电影明星)都收容过他。最后,江誉镠于1984年秋,病逝于香港青山精神病院。相传其育有一位养子。
  江誉镠一生编写过一百多部剧本。剧作有《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七十二铜城》、《女儿香》、《梁红玉》、《燕归人未归》、《李香君》等。编剧有《儿女债》(1936年)、《万恶之夫》(1937年)、《百战余生》(1937年)、《公子哥儿》(1937年)、《最后关头》(1938年)、《女儿香》(1939年)、《一代名花花影恨》(1940年)、《夜盗红绡》(1940年)、《赵子龙》(1940年)、《花街神女》(1941年)、《新女儿香》(1953年)等。导演过电影8部。
  江誉镠生平事迹广为流传,最初被杜国威改编成为舞台剧,并在香港主演,后来被改编成为电影,再改编为电视剧,于亚洲电视播映。
  


  石湾镇街道   石湾镇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南部,北江支流东平河北岸,东邻南海区,南望顺德区,西接张槎街道,北依祖庙街道,是佛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禅城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26.62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30万人。石湾辖区交通路网发达,季华路、魁奇路、佛山大道、岭南大道等佛山市内多条横跨东西、贯穿南北的城市主干道经过石湾,在营、在…… 详细++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