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禅城人物

梁秋

[公元1907年-1982年]

梁秋为[公元1907年-1982年]

  梁秋(1907~1982 年),佛山市人。10岁在佛山的民间“八音班” 学艺。14岁加入了粤剧班《大民国剧团》,成了该剧团中最年轻的“上手”(喉管、短筒、唢呐演奏员),并有“神童” 之誉。此后,相继加入大民国、大舞台、川上、钧天乐、新春秋、孔雀屏、太平、少凤、凤凰等省港粤剧团,任喉管、短筒、唢呐演奏员,在“棚面”中任“上手” 职。曾与马师曾、薛觉先、靓少凤、新马师曾等合作。
  20年代中期,他曾辗转于“女伶”、“师娘”、“歌坛” 之中,虽辛劳奔波,但他对“广东音乐”、曲艺等民间音乐艺术,仍坚持艰苦不懈的探索研究,他伴奏时不喧宾夺主,不尚花俏,按剧情作恰如其分的陪托;独奏时音色优美,抑扬顿挫,吞吐自如。30年代初赴上海,与旅沪“广东音乐” 作曲家陈德钜等灌制了一批粤剧、粤乐唱片。至40年代末,在前后十多年时间里,曾多次与粤剧艺术名家在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从事频繁的演出活动,并分别赴越南、菲律宾和港澳等地巡回演出。
  50年代初在广东粤剧团工作,其后抽调往广东音乐曲艺团。1952 年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获艺术奖。1953年7月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青年音乐比赛,与黄锦培、方汉、朱海合奏一曲《双声恨》获四等奖。同年12月赴朝鲜慰问演出。1959年赴苏联、匈牙利、蒙古等国演出。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其代表作为短筒独奏《下渔舟》。
  梁秋以擅长广东喉管(短管、短筒)、唢呐、箫等,饮誉乐坛,获“喉管秋” 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广州音乐研究组,在挖掘、整理“广东音乐”、曲艺等广东民间音乐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广东音乐、粤剧、曲艺的继承、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