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杭州人物

范钧宏

[公元1916年-1986年,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范钧宏为[公元1916年-1986年,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范钧宏(1916—1986)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原名范学蠡,祖籍杭州,生于北京。在校读书时就酷爱京剧,曾从名师学艺,组班演戏。建国之初加入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1951年调到中国戏曲研究院,投身于戏曲遗产整理和剧本创作。1955年转入中国京剧院,从事剧本创作及创作组织工作。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组组长,中国京剧院文学组组长、编剧。1955年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2年成为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3年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在从事传统剧目整理工作时,合作整理出一百多个剧目,汇编为《京剧丛刊》陆续出版。
  范钧宏以及与他人合作创作、改编的传统剧、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目有《猎虎记》《蝴蝶杯》《除三害》《三座山》《望江亭》《白毛女》《-雪原》《柯山红日》《杨门女将》《九江口》《洪湖赤卫队》《满江红》《初出茅庐》《龙女牧羊》《强项令》《春草闯堂》《蝶恋花》《文姬归汉》《锦车使节》《佘太君抗婚》《玉簪误》《调寇审潘》等40余部,多为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其中《猎虎记》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一等奖,并被日本前进座剧团移植为歌舞伎在日本演出。《杨门女将》被摄成彩色戏曲影片,1961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戏曲片最佳奖,该剧目至今国内外常演不衰,流传五洲四海。《白毛女》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作了开创性的尝试,《锦车使节》1985年获少数民族戏剧创作银奖,《冼夫人》1985年获湖北省戏剧节特别奖。范钧宏在创作-革新-再创作的道路上从未止步,在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调寇审潘》1987年获文化部新剧目汇演优秀编剧奖和京剧新剧目奖。
  撰写发表的有关戏曲理论、编剧技巧和创作经验的文章达30余篇,先后出版了《戏曲编剧论集》《戏曲编剧技巧浅论》《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吕瑞明戏曲选》。其中《戏曲编剧论集》1984年获第一届戏剧理论著作奖。
  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锐意革新,剧作风格明快清新、凝练机趣。晚年致力于著书讲学,悉心培养中青年编剧。1986年9月24日逝世于在承德召开的全国五省、市戏剧研讨会的讲台上。
  范钧宏先生虽然辞世已二十年了,但他的艺术生命与京剧艺术同在,与中国京剧院同在。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李世霖 北京市
沈玉才 (1916~2004) 北京市
于立群 (1916~1979) 郭沫若夫人,女书画家 广西自治区贺州平桂区
晋耀臣 (1916~1944) 北京市房山区
贾桂珍 (1916~1948) 北京市延庆区
+ 更多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孙盛武 (1913~1986)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
雪艳琴 (1906~1986) 山东省济南市
花陈兵 (1958~1986) 江苏省南通崇川区
王长简 (1910~1986)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谭沃心 (1889~1986)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麦炳荣 (1915~1986)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更多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