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人物

何炳麟

[公元1877年-1966年]

何炳麟为[公元1877年-1966年]

  何炳麟
  (1877—1966)
  岳云中学创始人,教育家。
  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877年6月27日出生于酃县中村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00年参加衡州府试取秀才。1903年8月考取官费留日,进入日本东京工业学校电气科学习。1908年10月应聘到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湖南省立优级师范学堂任教,主讲《几何学》与《几何画》(即制图学)。所编《几何图学教科书》三卷为各高等、中等学校教材,名噪一时,被誉为湖南制图学教学的开山祖。
  他认为:"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1909年2月,邀集湘南人士刘光前等15人,集资在长沙创办南路公学堂,后改为湖南第二公学堂,推他为校长。1914年2月,学校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他以校为家,将毕生精力献给岳云,任校长50余年。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四处奔走呼吁,求人相助,省吃俭用,倾家办学。他说:"办学敛钱,天诛地灭。"30年代,其月薪100元,低于教务主任。1931年,校董事会决定校长每月开支40元办公费,他从不领取。1933年1月,在校董会一再催促下,才将这笔钱专折存入银行,作为学校百年基金。
  他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视教育为清高的事业,反对把学校变成达官贵人追名逐利之所,不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始终保持距离。并提出"选聘好教师,招收好学生,办成好学校"的奋斗目标,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1918年,又提出以"勤、恪、忠、毅"为校训,培养学生耐劳、守法、服务、向上之精神。
  他钦佩蔡元培的办学精神,用人唯贤唯才。所聘教员不论名位多高,如果不负责任,断然解聘。20年代初,聘请在湖南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徐特立、何叔衡等来校任教。他坚持办学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1917年,针对当时普通中学的课程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在岳云试行分科制,设农、工、商、文等科,并在校外设农场,校内设金工场、木工场和贩卖部,供各科学员实习。1921年开始招收女生旁听,接受杨开慧、蒋琼(丁玲)等6人转学,震动长沙,开湖南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报纸称为"学界的光荣"。1922年应社会的需要,岳云中学先后开办体育、艺术、教育三个专修科。1936年5月在南岳增设农校一所,名为"湖南私立岳云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长沙屡遭日机轰炸,岳云中学由长沙迁到南岳。抗日战争8年,经过4次搬迁,所遇的困难不亚于开办时期,但都渡过难关。1949年岳云中学改为公立,仍任校长。
  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从1909年创办南路公学堂到1966年的半个世纪里,培养了近两万名毕业生。有的成为著名的革命志士、社会活动家;有的成为作家、艺术家,有的成为专家、教授。新中国建立后,他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是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工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7月10日,湖南省教育界在长沙举行座谈会。副省长谭余保代表省政府将"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成绩卓著"的奖状授予他。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联合赠送一幅"松鹤遐龄"的中堂湘绣以致祝贺。
  他于1957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民进长沙市主任委员。1959年4月全国政协第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单独接见了他。
  1966年10月在长沙病逝,终年90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