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新昌人物

陈山

[公元1917年-1997年,战士诗人剧作家]

陈山为[公元1917年-1997年,战士诗人剧作家]

  陈山 (1917~1997)
  原名杨时俊,曾化名陈力平,新昌人。曾任乡村教师、记者等,期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1935年,联合嵊县、新昌进步青年建立进步文化团体南鹿学社,被推为理事。1936年发起组织民众剧社,后扩大组成抗日流动宣传队,深入城乡公演救亡话剧,发动民众抗日。与俞菊生、叶宗淦、俞元亮被人合称为“新昌四杰”。1938年3月,参加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去绍兴,促成重新成立三区政工队,任中共绍兴县工委委员兼三区政工队中共联合支部书记。1941年,任《浙江日报》记者,从事抗日宣传,开始发表新诗,是中共永康县委派入报社的地下党实际负责人。同年冬被捕,后冒死越狱,通知组织和同志转移。新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去绍兴,促成重新成立三区政工队,任中共绍兴县工委委员兼三区政工队中共联合支部书记。1941年,任《浙江日报》记者,从事抗日宣传,开始发表新诗,是中共永康县委派入报社的地下党实际负责人。同年冬被捕,后冒死越狱,通知组织和同志转移。
  1942年1月,陈山来到嵊县,经组织安排化名陈力平,打入嵊县王山虎部队,做改造争取工作。7月,拉出部分武装,建立嵊东抗日自卫独立中队(也称陈力平部队),任中队长。9月,扩编为大队,任大队长。1943年,先后担任三北游击司令部南山总办事处副主任、中共鄞慈县委代理书记和办事处主任。1944年3月,调任上虞县临时办事处主任,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并和黄源、伊兵等创造性地改革越剧,编写并演出越剧现代剧《儿女英雄》。1944年11月,奉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之命,教育并策动王鼎三等40余股绿林武装起义,加入新四军,成立嵊新奉抗日别动总队,任副总队长兼党的领导工作,并率部参加抗日反顽战争。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山东解放区,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九团一营政委、宣传科长。写出战歌体长诗《浙江潮》和新越剧《红灯记》、《北撤余音》等,对鼓舞部队,宣传斗志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红灯记》获华东野战军全军文艺首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山长期担任文艺领导工作。1949年9月,被选为军队代表参加全国首届文代会,为中国文联及中国作家协会基本会员。1950年后,任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科长、市文联秘书长、华东地区文化部党组委员、作协上海分会党组委员和行政书记、上海《文艺月刊》编委等。1958年,调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作协浙江分会副主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结成诗歌10部,其中已出版的有《救亡诗抄》、《浙江潮》(后改名《北撤行》)、《渡江战》、《开国集》、《报国集》、《星际时代的开始》、《擂鼓集》7部。此外还有大型诗剧《中国海》、新编历史京剧《梁红玉》,以及诗论、剧论、散文、回忆录等多种。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