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南海人物

杜蔚文

[公元1913年-1996年]

杜蔚文为[公元1913年-1996年]

  杜蔚文(1913—1996),别名兆章,广东省南海县大湾乡人。杜蔚文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1979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85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从事中医业务40年以上荣誉证书。
  1931年,杜蔚文考入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读书,1936年毕业后在其兄中医师杜明昭的诊所实习,1937年回乡执业,1939年举家返回广州行医,1958年参加广州市西区医联,1959年调入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历任中医师、主治中医师、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杜蔚文年逾古稀仍坚持诊疗,直至74岁高龄才退休。
  杜蔚文在长期从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科、儿科,对东垣脾胃学说和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学的著作研究尤深,对治疗中医温病、消化性溃疡病和急慢性肾炎有独到之处。他强调临床证明病机、辨证分型,重视治病求本,用药严谨,注重归经。在治法上,善用隔二、隔三法,而且顾护脾胃,尤重胃阴。他在儿科方面,总结出一套观察患儿“神气”,然后区分寒、热、虚、实的论治要点。先后著有《我对小儿暑热泄搏辨证施治体会》《针灸配合汤药治疗高血压的初步介绍》《胸痹》《胸痹及吐血》《胁痛》《发热的辨证施治》《谈谈我对小儿脾虚泄泻的认识》《我对麻疹诊治的认识》等学术论文。他还热心带教,在红医班、西医学习中医班讲课,把传统医学理论和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后辈。数十年来,杜蔚文悬壶济世、仁心仁术,为众多病者解除疾苦,在中医界和社会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威信。当时在西关一带的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篙撑两渡,威振龙津路。”其中一“渡”,指的就是在龙津路开诊的杜蔚文。他是荔湾区政协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委员。1981年、1983年,他先后当选为广州市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杜蔚文还担任过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第六届理事会顾问,荔湾区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荔湾区卫生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荔湾区科协委员。
  杜蔚文既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弘扬祖国医学,又能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充实自己。他认为中医除了使用自己的良方之外,还要结合用一些特效的西药,熔于一炉。为了探求现代医学知识,早在1939年,他白天接诊,晚上求知,常常邀约同行中的三二知己,请医学博士朱绍东、医师徐翼候讲授西医学原理、内科学、一般常用西药和诊疗技术,如此长达两年多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医师新公浪举办的中西医学研究社广东分社学习半年。建国后,又与十几位同行在星群中药提炼厂以医师谭国勋、李嘉成和药师丘晨波为师,学习西医药学一年,为他日后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较扎实的基础。1975—1977年,在区中西医结合学习研究班上,他根据中西医学的理论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慢性肾炎进行了深人研究,汲取中西医之精华,互相印证,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撰写出《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胃窦部溃疡出血一例体会》《白车汤治疗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治疗体会》等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对指导和推动临床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杜蔚文于1996年4月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