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龙口人物

丁隽一

[公元1926年-1946年]

丁隽一为[公元1926年-1946年]

  丁隽一,原名丁士鱼,1926年生于山东省黄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丁尔效后来在药店当店员,使家里生活稍有改观,丁隽一有幸入黄县小学校上学。小学毕业后,丁隽一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黄县小栾疃外国人教堂中学。不到二年时间,因家中生活困难,-中断学业,进入黄县私人估衣铺当小伙计。
  1943年秋的一天,丁隽一孤身离家来到东北寻觅一年前出来的父亲,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在盖平县“金城升”药店当店员的父亲。店老板看丁隽一机灵聪明,便同意他在该店做打杂。
  丁隽一从小就爱好学习,在药店里利用打杂之余,很快学会了拉胡琴,曾到工商业余剧团里配过乐。同时,还跟一个姓赵的师傅学油画和泥塑,从而丰富了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1945年11月,盖平县第一次解放。县委、县政府根据需要决定招收一批教师开办学校,丁隽一主动报名,并以良好的成绩考取在团甸举办的教师短期训练班。一个月后,训练班结束。分配工作时,由于丁隽一来自山东革命老区,受过共产党的影响,又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并懂得一点马列主义道理,因此,被破格分配到盖平镇政府工作。他工作非常努力,思想进步,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丁隽一参加了盖平军第六区工作队,同年6月被任命为第九区区长。
  风华正茂的丁隽一,不惧艰险。服从组织分配,义无反顾地踏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在艰苦的斗争条件下,在以卢世绵、侯奎武、徐风阶为首的三股国民党“清剿队”恶势力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中,丁隽一与区委书记王进福及武工队员们紧密团结,携手战斗,决心在深山老林中建立一个巩固的革0据地。他们一进村,就以普通百姓的面目深入群众之中。首先,重点在接官厅街里和班家铺子发动群众。丁隽一整天穿一件灰布衣服,戴一顶旧草帽,脚蹬一双旧的发白的青布鞋,四处奔走,广泛接触群众。他言谈朴实、态度和蔼。百姓说:“丁区长不拿官架子,不打人,也不骂人,走到谁家随便坐,净唠些庄稼嗑……”。时间长了,各村的群众包括妇女、小孩都喜欢接近他。在走访调查中,丁隽一发现了一名曾给八路军看管过军火物资的班兴桥,思想比较进步,有正义感,便积极动员他出来参加区里工作。在丁隽一的感召下,班兴桥愉快地参加了第九区工作队,成为了丁隽一得力助手。不久,丁隽一又将刚从前线挂彩回来的八路军战士班显有吸收到区里当工作队员;同时,又在接官厅街里动员了两名工作队员。在各方的努力下,在接官厅镇上正式设立了区政府,并组建了区中队,丁隽一兼任队长。他身先士卒,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沟沟岔岔,发动群众,很快在接官村、松树沟、班家铺子、上下哈达、铜匠峪等村相继建立了村政府。使对敌斗争的队伍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增强。
  1946年7、8月份,区委会研究决定:根据九区群众发动情况和对敌斗争的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并开展广泛的斗争地主恶霸、减租减息、分土地、分浮产的斗争。面对卢世绵、徐凤阶、侯奎武等几股“清剿队”的威胁,丁隽一毫不畏惧,率领工作队员,深入群众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他表示:“不管怎样艰难,也要把这些人弄来斗斗,刹刹这些人的威风。”首先,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松树沟、班家铺子、上哈达等村将罪大恶极的徐奎武、刘殿阳游街示众,煞了他们的往日威风;还斗争了一贯欺压群众,0百姓的坏蛋,为民出了气;并将地主富农的青苗和浮产分给了穷苦农民;实行“二五”减租减息,对特别贫苦农民逐一解决了应急之难,使穷苦百姓得到了实惠,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好处。为了进一步启发教育群众,激励群众对敌斗争情绪,丁隽一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将走访调查来的真人真事构思了一个小短剧《王大妈诉苦》。丁隽一亲自动员了几名教师及两名贫雇农来当演员和区工作队员一起参加排练。由于对敌斗争非常艰苦,当地经常有国民党军“清剿队”和土匪出没,随时都有被袭击的危险。丁隽一置自己安危于不顾,以身作则,自编自演,走街串巷发动群众,张罗器材,在剧中身饰三角:扮女角王大妈、演正角饰区长,演反角饰大地主。他还抽出空配乐拉胡琴。在他的编导下,经过十多个晚间的排练,于1946年8月16日至17日,在接官村学校内搭了一个小台子,演出了两个晚上。周围沟沟岔岔的男女老少纷纷前来观看。主要剧情是通过王大妈诉苦,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污吏残酷的剥削压榨百姓、强抢和-民女的滔天罪行,表现了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政府率领群众反奸除霸,为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精彩表演,深受百姓的热烈欢迎,常常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几天后,人们还在相互议论着:“丁区长真行!能装老太太,又能装坏蛋,还能拉胡琴。”“这些事都是从哪儿掏弄来的,这不是演到咱们家来了吗?”通过《王大妈诉苦》的演出,更加密切了区工作队和贫苦百姓之间的骨肉之情,大长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风,震慑了敌人,并极大地启发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热情。区工作队爱护老百姓,老百姓把工作队员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区政府的威望已渐渐扎根于民众之中。
  丁隽一每走一处,都能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深受群众的爱戴。他到百姓家吃饭,不挑不拣,有啥吃啥。接官厅街上一家做豆腐脑的,几次主动送来豆腐脑,丁隽一不仅不要,而且还给讲清了不要的道理。由于斗争的需要,丁隽一经常睡在百姓家。他每天早早起床,给百姓家挑水扫院子,已成为习惯。他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群众反映说:“共产党的政策好,帮助穷人排忧解难,把抽大烟的、扎 的、-的都管老实了,跟国民党完全不一样……”
  为了培养干部,丁隽一不辞辛苦地帮助班兴桥学文化。他首先对班兴桥进行共产党的政策和斗争形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使班兴桥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心。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党的政策教育使班兴桥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区工作队员,并在对敌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于1946年8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展开,地处辽南东部的第九区,对敌斗争更加艰苦。1946的10月20日,国民党向辽南大举进攻。党政干部随着辽南“老三师”一部分队伍南撤。根据上级“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指示精神,一部分县区干部返回原地打游击。原盖平县委组织部长曹琦毅然率领十多人由桂云花返回其分管的六区、九区开展游击斗争。当时,丁隽一身患重感冒、胃疾,脚上有伤已化脓,高烧不退,小腿出现浮肿,行路非常困难,曹部长关心地劝丁隽一:“你就随队南下吧,别跟我们到九区去了,你身体不好,怕吃不消的……”丁隽一一听急了,说:“我一定要跟你们回去,我路熟,情况熟,能坚持……”曹部长看到丁隽一态度坚决,只好同意。这样,在紧张的局势中,曹部长带领李希胜、王进福、丁隽一、班兴桥和组织干事、警卫员等12人向六区、九区辖地前进,直奔北洋沟。靠近北洋沟(又名白洋沟)时,发现驻守国民党一个连,-岫盖公路。队伍便翻越山岭、丛林,绕过敌人的-线,傍晚时分,冒雨赶到了大错草峪。进村后,敲门进一百姓家,老乡见了曹部长等十几个陌生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神色慌张,不知所措,曹部长和蔼地向老乡解释说:“你们不要害怕,我们是八路军,今晚吃完饭睡一宿就走。”简短几句话,安定了老乡的心绪。第二天天未亮,队伍便悄悄离开了村子,爬到了山顶蹲了一天。为了适应斗争环境,将队伍画整为零,分小组活动。丁隽一由于长途跋涉,昼夜劳累,病情日趋严重,实难坚持随队转战。考虑到不能因自己一个拖累全队,决然同意留下养病。于是便由工作队员徐子秀等人,把丁隽一送往丛泊沟冯焕兴家养病(徐子秀小时曾在冯焕兴家织过绸子,彼此认识),曹部长还拿出几块大洋和一些伪满票子给冯家,作为医药和生活费用。冯焕兴却借故将丁隽一送至偏僻的丛泊沟赵尚坤家去,白天吃饭在赵尚坤家,晚上住在对面屋的赵凤德家。没隔几天,丁隽一的病情尚未明显好转,大祸骤然降临。
  1946年11月29日,国民党“清剿队”队长卢世绵率队十余人来到丛泊沟,搜抄我党政军南撤时所藏零星0弹药。冯焕兴之妻冯李氏将区长丁隽一在赵尚坤家养病的消息传给其妹夫卢世全。卢世全认为“立功”的时候到了,立即将丁隽一在此养病的消息告诉了卢世绵。当日晚,卢家兄弟经过精心策划,由冯焕兴等人领路,秘密包围了丁隽一的住处——西丛泊沟赵尚坤和赵凤德的家。冯焕兴第一个进院,叫开门后进屋便假装正经地对丁隽一说:“老丁你起来,我和你说几句话。”丁隽一毫无戒备翻身起来了,冯焕兴猛然扑来,一把抱住了丁隽一大喊:“抓丁区长!”此刻卢家兄弟一拥而进,将丁隽一五花大绑带走了。当走到小错草峪时,路旁窑洞有说话声音,“清剿”队长卢世绵命令向洞内喊话。此时,洞内藏有徐子秀等四五名区工作队员,听到喊话,徐子秀断定是卢世绵“清剿”队,立即向外扔了两颗手 ,卢世绵手被炸伤,其他匪徒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洞内人借机跑出窑洞。由于天黑雾大,几个人得以逃脱。丁隽一灵机一动,想借机跑掉,但是绑着他的绳子的另一头拴在一个匪徒的手上。他发觉丁隽一跑了,就大喊:“丁区长跑了!”其他匪徒一起开枪射向丁隽一。没跑出几步,一颗子弹打中了丁隽一,丁隽一第二次被抓。卢家匪徒将丁隽一绑在大车上,用铁钉将他双手钉在车上,送往盖平县,押入国民党盖平县-稽查处。
  第二天,丁隽一被秘密提审。参加审讯丁隽一的有国民党军团长、盖平县长、商务会长和“清剿”队长等。他们软硬兼施,诱逼丁隽一。面对敌人,丁隽一不惧威胁,不为利诱,大义凛然刚毅而坚定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决不投降变节,废话少说,要杀要砍随你们便!”敌县长张慎德气急败坏,狠狠地从牙缝里挤出了两句话:“这小子不错,就是脑茬子硬!”经过一番审讯,敌人无可奈何,又将丁隽一推进监牢,并立即作出枪杀的决定。一个看监的 皮笑肉不笑地对丁隽一说:“丁区长,你要出去了!”丁隽一明白了,他的生命最后一息即将结束,这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他面不改色,坦然地说:“好啊!你们把我的胡琴给我拿来!”
  1946年11月1日凌晨两点左右,丁隽一被秘密拉到盖平镇护城河外西关杀害了。
  为缅怀丁隽一烈士的光辉业绩,发扬他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人民政府在烈士就义的乡政府所在地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建乡时以烈士名字命名——隽一乡。
  (毕云广董风姜兴涛张越铭张万品张丽娜)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段连厚 (1926~1948)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陈盛骙 (1926~1947)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万平近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陶德臻 (1926~2000) 辽宁省铁岭昌图
王尔碑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 更多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
邓发 (1906~1946) 我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之一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
傅大庆 (1900~1946)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符明经 (1901~1946) 海南省琼海
陈国龙 (1906~1946) 革命烈士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
常仙甫 (1888~1946) 革命烈士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仓夷 (1921~1946) 革命烈士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 更多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